共 20 条
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
被引:81
|作者:
刘彦随
[1
,2
]
李裕瑞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耕地变化;
农业劳动力变化;
劳耕弹性系数;
时空耦合关系;
中国县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903 ;
0701 ;
070104 ;
摘要:
利用1996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数据,基于GIS技术和模型方法,分析了县域耕地面积与农业劳动力变化态势及其时空耦合特征。研究表明:①县域耕地面积和农业劳动力变化均呈先增后减态势。1996-2000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增长2.70%和1.40%;2000-2005年,耕地总量、劳动力数量分别减少1.51%和8.18%。②"胡焕庸线"是刻画中国耕地和劳动力变化格局的重要分界线。沿此线带状区域内因退耕还林造成耕地快速减少,而农业劳动力转移滞后;其西北部区域耕地快速增加,农业劳动力也在增长;其东南部区域耕地明显减少,而农业劳动力减少速度更快,二者呈现协调态势。③耕地非农化进程中县域劳动力转移效率呈下降趋势。1996-2000年和2000-2005年,全国分别有447个和505个县域的耕地减少和劳动力转移呈良性变化,90%的县域劳耕弹性系数(LFEC)的中位数分别为4.58和2.97。④基于SOM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可将1996-2005年中国县域耕地与劳动力变化的耦合特征划分为9大类型区。多情景模拟分析表明,2005-2015年的LFEC趋势值为2.55。
引用
收藏
页码:1602 / 161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