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式———量刑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兴起

被引:213
作者
陈瑞华
机构
[1] 北京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量刑协商; 实质的程序正义; 值班律师; 司法审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通过引入量刑协商机制来对被告人认罪认罚发挥激励作用,是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的主要创新之处。这一机制对于吸引被告人认罪认罚和接受速裁程序,促进被告人认罪案件得到快速处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检察官滥用权力、被告人被迫认罪、值班律师无法提供有效法律帮助以及法官司法审查流于形式等一系列制度缺憾。在关注这一制度进一步改革的同时,还应对控辩协商制度在我国所面临的观念障碍给予足够的重视。而正是这些价值观念上的冲突和困扰,才使得我国的量刑协商机制只能在较小范围内发挥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9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理解与适用 [J].
杨立新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 27 (01) :51-63
[2]   刑事速裁程序的实践解读与理性思考 [J].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课题组 .
中国检察官, 2018, (23) :38-41
[3]   认罪协商机制中的法官职权——基于C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试点实践的考察 [J].
卢乐云 ;
曾亚 .
广东社会科学, 2018, (06) :222-230
[4]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践反思与路径完善——基于北京试点的观察 [J].
吴小军 .
法律适用, 2018, (15) :77-87
[5]   德国刑事协商制度的最新发展与启示 [J].
周维明 .
法律适用, 2018, (13) :101-112
[6]   刑事案件速裁程序的探索与完善——以重庆市司法实践为分析样本 [J].
冉诗玉 ;
张雷 .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 (02) :43-48
[7]   论值班律师的有效辩护——以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为切入点 [J].
臧德胜 ;
杨妮 .
法律适用, 2018, (03) :63-69
[8]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若干争议问题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17, (01) :35-52
[10]   关于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试点若干问题的思考 [J].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课题组 ;
沈亮 .
法律适用, 2016, (04) :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