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的生命周期成本研究

被引:26
作者
杜焱强 [1 ]
吴娜伟 [2 ]
丁丹 [3 ]
刘平养 [3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
[3]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关键词
农村环境治理; PPP模式; 生命周期成本; 成本有效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F283 [基本建设投资与经济效益];
学科分类号
083305 ; 1204 ; 0201 ;
摘要
农村环境治理是中国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近年来,新型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逐渐被应用于农村环境治理领域。但是,农村环境治理具有典型的微利市场特征,且受快速城市化引发的空心化及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多种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而PPP模式本质上对市场机制和配套制度依赖性高,客观要求存在长期稳定的回报机制。PPP模式是否适用于农村环境治理,客观需要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基于生命周期视角,结合农村环境治理和PPP项目的特征,构建了农村环境治理的PPP模式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框架;并选择中国首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分别测算其生命周期综合成本及其不同情景下变动趋势。研究发现:(1)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是PPP模式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方法,适用于PPP项目周期较长的特征,能够避免以短期有效性代替长期有效性、以单一环节有效性代替整体有效性的问题,实现科学、全面的评价,为决策提供可靠支撑。(2)农村环境治理的微利市场特征对PPP模式的生命周期成本有效性影响较大。以全国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处理PPP项目为例,理想状态下政府与社会资本的生命周期成本分别为660元/t和627元/t,社会资本的营利空间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农村环境治理PPP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变动较大,受项目设计、农村劳动力稀缺程度、快速城市化和农村空心化程度、治理政策和需求变化以及社会资本类型等诸多因素影响。(4)农村环境治理的PPP模式需要因地制宜,结合区域实际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从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审慎推进。这对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合理选择社会资本、健全谈判协商机制、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推动多元共治等方面深入制度创新,以保障项目稳定及有效运行。
引用
收藏
页码:162 / 17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挫折与厘正:公私合作模式下的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进路 [J].
傅晶晶 .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03) :86-91
[2]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的生成机制与治理研究 [J].
李全鹏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4 (02) :14-23
[3]   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PPP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J].
熊伟 ;
诸大建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28 (01) :78-84+103
[4]   PPP政策变迁与政策学习模式:1980至2015年PPP中央政策文本分析 [J].
陈琤 ;
李丹 .
中国行政管理, 2017, (02) :102-107
[5]   社会资本视阈下的农村环境治理研究——以欠发达地区J村养殖污染为个案 [J].
杜焱强 ;
刘平养 ;
包存宽 ;
苏时鹏 .
公共管理学报, 2016, 13 (04) :101-112+157
[6]   劳动力价格上涨和老龄化对农村土地租赁的影响 [J].
杨进 ;
陈志钢 .
中国农村经济, 2016, (05) :71-83
[7]   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 [J].
王亚华 ;
高瑞 ;
孟庆国 .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1 (02) :23-29+195
[8]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PPP项目风险识别 [J].
李丽 ;
丰景春 ;
钟云 ;
薛松 .
工程管理学报, 2016, 30 (01) :54-59
[9]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处置社会成本核算方法与应用——以北京市为例 [J].
宋国君 ;
杜倩倩 ;
马本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5, (08) :57-63
[10]   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研究的新进展 [J].
和军 ;
戴锦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 (05) :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