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公共事务治理的危机与响应

被引:171
|
作者
王亚华 [1 ]
高瑞 [1 ,2 ]
孟庆国 [1 ]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关键词
农村治理; 劳动力外流; 领导力; 自主治理; 良治;
D O I
10.13613/j.cnki.qhdz.002442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新世纪以来,中国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发展悖论"现象: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生产增收、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村容环境、农田水利、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公共事务却呈现普遍衰败的景象。中国农村治理危机的实质,是在农村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及农村体制急剧变迁背景下,公共事务治理从"集体化"转向"个体化",导致中国农村集体行动能力全面衰落。中国农村集体行动目前同时面临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社会失灵的局面,这"三重失灵"是由当前中国农村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的:农村基层组织制度型权力弱化,私有化改革导致公共资源产权碎片化,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外流与农民异质性增加。为了应对农村治理危机,实践中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治理创新,如干部下派驻村担任第一书记,退休的政府官员担任村官,成功的企业家回乡担任村官等。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人文环境差异极大,不存在"万能药"的农村治理模式。以增加农村基层领导力资源供给为突破口,探索符合各地村庄情况的自主治理形式,是未来中国农村公共事务"良治"的基本取向。
引用
收藏
页码:23 / 29+195 +1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