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民教育:智能时代道德教育的新要求

被引:28
作者
冯建军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
智能时代; 网络公民; 数字公民; 道德教育;
D O I
10.15995/j.cnki.llxyj.2022.03.010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D64 [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305 ; 030505 ;
摘要
人类已经进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改变了人的存在方式,使其具有了网络公民新形态,包括人机关系中的数字公民和人际关系中的网络公民。人工智能在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蕴含着可能的伦理风险:在数字伦理方面,表现为侵犯个人隐私权和泄露个人信息、数字鸿沟和人工智能算法偏见导致的不公平;在人际伦理方面,表现为网络世界的后真相和公民理性的缺失、信任危机和公共性丧失。防预人工智能的伦理风险,教育引导是基础。为此,需要开展网络公民数字教育、网络道德和科技伦理教育、公民理性和公共性教育,提升网络公民的数字素养、网络道德和科技伦理意识,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对陌生人的信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做具有智能伦理和网络道德的现代公民。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智能时代教育数据伦理风险:典型表征与治理路径 [J].
赵磊磊 ;
张黎 ;
王靖 .
中国远程教育, 2022, (03) :17-25+77
[2]   后真相时代教育舆情研究 [J].
田凤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2, 40 (03) :30-39
[3]   人工智能的伦理困境与正解 [J].
娄延强 .
道德与文明, 2022, (01) :131-139
[4]   网络安全感的11个发现和6大结论 [J].
雷玄 .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22, (01) :6-9
[5]   赋能智慧治理:数字公民的身份建构与价值实现 [J].
顾爱华 ;
孙莹 .
理论与改革, 2021, (04) :47-57+154
[6]   智能时代教育公正问题探析 [J].
孙伟平 ;
伏志强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47 (04) :25-31
[7]   数字公民素养的理论基础与培养体系 [J].
郑云翔 ;
钟金萍 ;
黄柳慧 ;
杨浩 .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05) :69-79
[8]   人工智能算法歧视及其治理 [J].
汪怀君 ;
汝绪华 .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20, 37 (02) :101-106
[9]   规避伦理风险:智能时代教育回归原点的中国智慧 [J].
王嘉毅 ;
鲁子箫 .
教育研究, 2020, 41 (02) :4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