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基于区域地形起伏度模型的陕西农村劳动力时空格局
被引:13
作者:
刘焱序
任志远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农村劳动力;
重心模型;
相关性分析;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12.04.003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不仅受经济社会的拉力,而且可能受自然环境推力的影响。地形起伏是农村自然环境状况的重要指标。运用改进的区域地形起伏度模型、成本距离模型、重心模型,定量分析1990—2009年陕西省农村劳动力时空变化格局,结果表明:20 a间农村劳动力并非简单的持续从地形起伏高的地区往起伏低的地区移动,但地形起伏作为农村劳动力分布的重要作用因素其影响正在不断加强,并表现出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性;关中地区农村劳动力增幅较慢,体现了其快速城市化进程;陕北与陕南地形起伏度较高,陕北作为能源工业基地,其劳动力增幅快于陕南;经济因素与地形因素在整体上会拉动或推动人口格局变化,但在年尺度上表现出较强的波动性;研究区整体表现为,地形起伏越低、土地集约度越高,则区域非农化进程越快。
引用
收藏
页码:431 / 438
页数:8
相关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