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442
|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杨艳昭
张丹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地形起伏度; 人口分布; GIS;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2 [人口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摘要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相对高差≤500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8oN、35oN、42oN纬线和85oE、102oE、115oE经线上的地形起伏度符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地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高达0.91;全国8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的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只占全国0.57%。中国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相关性显著,内蒙古与青藏地区几乎不存在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73 / 108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吉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陈建军
    张树文
    李洪星
    于力
    [J].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3) : 49 - 53
  • [2] 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评价
    李志祥
    田明中
    武法东
    孙洪艳
    [J].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5, (02) : 91 - 93
  • [3] 云南沿边境地带生态环境3S监测、评价与调控研究
    齐清文
    何大明
    邹秀萍
    姜莉莉
    李晋
    [J].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2) : 1 - 12+131
  • [4] 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评价
    姚建
    丁晶
    艾南山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4, (04) : 380 - 383
  • [5] 国家基本地理单元数据集的初步研究
    王红
    王均
    [J]. 测绘科学, 2004, (03) : 22 - 25+5
  • [6] 青海省生态环境现状及其质量评价
    朱辉
    [J]. 青海环境, 2004, (01) : 12 - 14
  • [7] 初论我国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徐燕
    周华荣
    [J]. 干旱区地理, 2003, (02) : 166 - 172
  • [8] 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南秋菊
    华珞
    [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 86 - 95
  • [9] 地理因子与空间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
    董春
    刘纪平
    赵荣
    王桂新
    [J]. 遥感信息, 2002, (04) : 61 - 64
  • [10] 云南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与评价
    杨多贵
    陈劭锋
    王海燕
    牛文元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2001, (03) :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