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十五年发展看胡焕庸线

被引:16
作者
尹文耀 [1 ]
尹星星 [1 ]
颜卉 [2 ]
机构
[1]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
[2]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胡焕庸线; 准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变动; 发展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新中国成立65年来,以省界相连的准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变动可以分为两大时期4个阶段。从总体看,该线两侧人口占比呈西北部上升、东南部下降,变动幅度下降、两侧占比趋稳的态势。工业化、非农化、城镇化是两侧人口分布变动的基本推动力,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差异是两侧人口分布变动的重要因素。社会政策会导致两侧人口分布的短期波动。两侧主要发展指标差距的定量分析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对缩小两侧发展差距已经起到了实际作用。缩小两侧发展差距,特别是缩小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既是可能的又是艰巨而长期的。两侧主要发展指标与人口分布模型证明现阶段西北部人口占比升高将会扩大两侧发展的差距。因此,目前要缩小两侧人民生活的差别,共享发展成果,应该保持胡焕庸线和准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的相对稳定。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40+126 +12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新型城镇化与“胡焕庸线”的突破可能性 [J].
张永岳 ;
宋艳姣 ;
张传勇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 47 (02) :101-112+171
[2]   中国县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J].
杨波 .
西北人口 , 2014, (03) :33-36+42
[3]   从胡焕庸人口线看地理环境决定论 [J].
黄园淅 ;
杨波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4 (01) :68-73
[4]   “文化大革命”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述论 [J].
关海庭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5, (05) :68-74
[5]  
突破“胡焕庸线”的两个关键[N]. 王铮.文汇报. 2014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