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与“胡焕庸线”的突破可能性

被引:14
作者
张永岳
宋艳姣
张传勇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胡焕庸线”; 人口分布; 产业结构调整; 公共服务均等化;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79.2015.02.013
中图分类号
F299.21 [城镇形成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胡焕庸线"从1935年提出至今已有80年。迄今为止,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的格局并未发生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些影响人口分布的关键因素正面临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其中,自然条件对"胡焕庸线"的突破可能性影响不大,而经济技术条件加速变化和社会政策的战略要求可能会改变"胡焕庸线"的固有格局。在这一进程中,新型城镇化既是实现"胡焕庸线"突破的目标,即实现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相对均衡、产业在区域间发展均衡、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同时也是"胡焕庸线"可能突破的重要动力。以新疆为例的分析,佐证了西部地区通过新型城镇化突破"胡焕庸线"的可能性。因此,新型城镇化应积极搭建人口流动通道,逐步实现人口分布在空间上的均衡;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逐步实现产业在区域上的均衡;应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区域宜居水平的均衡。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2+171 +17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及其变化 [J].
黄洁 ;
钟业喜 .
城市问题, 2014, (10) :17-22
[2]   高速铁路建设对人口流动空间的影响研究 [J].
李祥妹 ;
刘亚洲 ;
曹丽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4, 24 (06) :140-147
[3]   中国县域人口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J].
杨波 .
西北人口 , 2014, (03) :33-36+42
[4]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供需视角的分析框架及其路径选择 [J].
余佶 ;
余佳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01) :101-106+154
[5]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 [J].
张永岳 ;
王元华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6 (01) :92-100+154
[6]   中国人口分布合理性研究——基于发展方式角度 [J].
刘洁 ;
王宇成 ;
苏杨 .
人口研究, 2011, 35 (01) :14-28
[7]   中国人口分布的密度分级与重心曲线特征分析 [J].
葛美玲 ;
封志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2) :202-210
[8]   2000年来中国人口地理演变的Agent模拟分析 [J].
吴静 ;
王铮 .
地理学报, 2008, (02) :185-194
[9]   论中国三大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J].
张平 .
经济评论, 2007, (05) :53-57+99
[10]   中国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与流场特征 [J].
丁金宏 ;
刘振宇 ;
程丹明 ;
刘瑾 ;
邹建平 .
地理学报, 2005, (01) :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