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学科评估改革的多维思考

被引:22
作者
靳玉乐 [1 ,2 ]
胡建华 [3 ]
陈鹏 [4 ]
陈廷柱 [5 ]
陈亮 [4 ]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2] 中组部
[3]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4]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5]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学科评估; 评价指标; 个性化发展; 关键维度; 学科发展报告; 第三方学科评估组织;
D O I
10.13316/j.cnki.jhem.20200829.001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学科评估作为学科建设的有力支点,在整个学科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更好地发挥学科评估的监督、警示、激励等作用,最大限度实现以评促建的功能,我们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反思。第一,学科评估应重视学科自身的发展属性,立足学科建设的现实境遇,突出学科发展的创新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包容性,构建个性化的评估新机制。第二,学科评估的改变在评估之外,降低热度、重视内在应成为进一步深入认识学科评估作用的关键。第三,第五轮学科评估需要避免唯科学主义的价值取向,深化分类评估,坚持"以本为本""立德树人"理念,关注"差异公平"问题。第四,学科评估之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应协同多方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学科发展报告,提升学科评估的社会认同与实际效用。第五,培育独立于政府行政设计的第三方学科评估组织,探究其生长与运行的内在逻辑、组织特征等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客观评价、组织协调与优化整合的功能。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学科评估现代化进程,真正释放以评促建的正义能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4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科学隔离、科学制霸与科学主义:中医污名化的科学社会学研究——基于果壳网上关于中西医争论的内容分析[J]. 陶霞飞.科学经济社会. 2019(04)
[4]   论科举学的跨学科性 [J].
冯用军 .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4) :80-86
[5]   基于“双一流”争讨的高等教育发展根植性问题阐释 [J].
龙洋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45 (05) :111-117
[6]   高校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与思考 [J].
马铁东 ;
柴毅 ;
甘思源 .
大学教育, 2018, (06) :47-50
[7]   对人文科学所遭受抨击的回应 [J].
Iain HAY ;
李禕 .
地理科学进展, 2018, 37 (03) :317-326
[8]   建设“双一流”语境中学科评估价值取向的十大转变 [J].
张继平 ;
黄琴 .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 (06) :75-82
[9]   学科分层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能力建设 [J].
周作宇 .
科学中国人, 2004, (08) :14-15
[10]   日本大学的改革及校企联系的变化 [J].
石弘光 ;
王玉春 .
南开管理评论, 1999, (06) :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