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山区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致灾模式

被引:4
作者
李永红 [1 ,2 ]
刘海南 [1 ,2 ]
杨渊 [1 ,2 ]
胡文寿 [3 ]
何倩 [4 ]
李傲雯 [5 ]
机构
[1] 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控重点实验室
[2] 陕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3]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陕西总队
[4]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
[5] 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致灾模式; 高位远抛; 沿沟揭底; 秦巴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3 [泥石流];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通过详细调查2014年9月19日秦岭南坡九千岔沟的洼沟泥石流的发生、发展和堆积过程,分析泥石流发生时物源的颗粒级配、容重及泥石流的流速、流量、最大历时等物理性质和动力学特征,认为洼沟泥石流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的溃决效应,且前期降水对该泥石流的形成有显著影响;洼沟泥石流是一种流速高、流量大、历时长的粘性、降水弃渣型泥石流;洼沟泥石流运动过程具有高位远抛、沿沟揭底、受阻爬坡、分流折转、弯道加速、S型前进的特点;洼沟泥石流致灾模式严格受泥石流堆积过程中行进路线的影响,尤其是高位冲积,在S型弧线弯道处跌落时能量巨大,是本次致灾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四川省盐源县小河沟泥石流灾害调查研究 [J].
张楠 ;
魏云杰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6, 43 (06) :148-153
[2]   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采区地质灾害致灾模式研究 [J].
陈建平 ;
范立民 ;
李成 ;
宁建民 ;
杜江丽 ;
郑苗苗 .
灾害学, 2016, 31 (03) :110-113
[3]   小秦岭金矿区7·23蒿岔峪泥石流成灾模式及启示 [J].
徐友宁 ;
陈华清 ;
张江华 ;
乔冈 ;
杨敏 .
地质通报, 2015, 34 (11) :2001-2008
[4]   采矿废渣颗粒粒径对矿渣型泥石流起动的控制作用——以小秦岭金矿区为例 [J].
徐友宁 ;
陈华清 ;
杨敏 ;
柯海玲 ;
张江华 ;
刘瑞萍 ;
乔冈 .
地质通报, 2015, 34 (11) :1993-2000
[5]   陕西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 [J].
陈建平 ;
范立民 ;
杜江丽 ;
宁建民 ;
李成 .
中国煤炭地质, 2014, 26 (09) :54-56+64
[6]   不同沟底摩阻力工况下泥石流动力学研究 [J].
张立舟 ;
王彦琦 ;
赵文俊 ;
王锐 ;
靳小海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14, 41 (04) :113-118
[7]   陕西佛坪县城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方案研究 [J].
李永红 ;
滕宏泉 ;
康金栓 .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4, 25 (01) :43-48
[8]   模拟降雨条件下弃土堆置体侵蚀产沙试验研究 [J].
赵暄 ;
谢永生 ;
王允怡 ;
景民晓 .
水土保持学报, 2013, 27 (03) :1-8+76
[9]   弃土场侵蚀产沙模拟试验研究 [J].
郭成久 ;
安晓奇 ;
武敏 ;
洪运亮 .
中国水土保持, 2010, (03) :29-31+60
[10]   金华市婺城区大坞头泥石流特征与形成条件 [J].
沈强 .
西部探矿工程, 2009, 21 (11) :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