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螺旋创新集群: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发展生态重构与路向探究——以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为例

被引:17
作者
陈涛 [1 ]
韩茜 [2 ]
机构
[1] 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
[2] 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研究型大学; 四螺旋; 环高校创新集群; 新生态系统;
D O I
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20.02.004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知识迭代发展,促使知识生产模式发生重大转变,催生了"大学—产业—政府—公众"四螺旋动力结构的建立和研究型大学知识生产新生态重构。以多伦多大学人工智能发展为例,考察其四螺旋利益相关主体及实践。从内在机理看,4个主体在互动运作中不仅重新确定了各自角色,而且还建立了大学(知识)—产业(产品)—政府(治理)—公众(公益)的新型逻辑链条,平衡公私利益格局,把公益指向作为人工智能四螺旋运作的中心目标;从外在特征看,4个主体形成了以大学为中心的区域创新网络,并牵引其他主体形成环高校创新集群。当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发展中不断发力,已进入世界第一方阵,但仍需要在国际比较学习中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基于案例分析,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有必要把握4个方面:一是走进中心,塑造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领导地位;二是以专促通,创新研究型大学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模式;三是引企入研,提升校企合作人工智能创新的转化升级;四是人本导向,突出大学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公共价值。总体来看,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人工智能不仅要面临技术上的挑战,更要面临来自治理的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61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主义 [J].
韩水法 .
中国社会科学, 2019, (06) :25-44+204
[2]   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政策变量——以美国科技政策为中心的考察 [J].
王凤玉 ;
寇文淑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9, 18 (02) :81-87
[3]   校企深度融合:中国高校发展人工智能的“关键一招”——《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解读之二 [J].
关汉男 ;
万昆 ;
吴旻瑜 .
远程教育杂志, 2018, 36 (05) :45-51
[4]   知识生产模式Ⅱ方兴未艾:建设一流大学切勿错失良机 [J].
龚放 .
江苏高教, 2018, (09) :1-8
[5]   “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 [J].
黄瑶 ;
王铭 .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 (01) :69-75
[6]   知识生产模式Ⅲ促进超学科快速发展的特征研究 [J].
黄瑶 ;
马永红 ;
王铭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6, 37 (06) :37-45
[8]   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中的公共价值问题 [J].
宋雄伟 .
经济研究参考, 2015, (71) :5-8
[9]   高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创新的匹配规律及对策研究——以浙江省校企合作创新为例 [J].
刘克寅 ;
宣勇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04) :50-56
[10]   大学知识生产“动力源”解读——对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崛起的分析 [J].
朱冰莹 ;
董维春 .
高教探索, 2013, (06) :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