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8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393
|
作者
陈隆勋
周秀骥
李维亮
罗云峰
朱文琴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关键词
中国气候变化; 热岛效应; 温室效应; 气溶胶影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 2 0世纪 2 0年代以来 ,中国地区 4 0和 90年代出现了 2个暖期及 5 0~ 6 0年代相对冷期。最近的 90年代的最暖年 (1998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几乎已达或略高于 4 0年代的最暖年 (194 6年 )或 5a滑动平均气温。变暖最明显是北方地区 (黑龙江和新疆北部 ) ,而 35°N以南和 10 0°E以东地区自 5 0年代以来存在一个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变冷带 ,虽然 90年代有变暖趋势 ,但基本达到 4 0年代暖期气温。中国降水则以 2 0年代为最少 (192 9年最少 ) ,5 0年代为多水年代 ,以后缓慢减少 ,70年代以后变化不大 ,但多雨带在 80年代及以后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195 1~ 1990年 ,大部分地区气温和降水呈负相关 ,在东北和长江—黄河间存在 2个负相关中心 ,表明北方是变暖变旱 ,江淮间是变冷变湿。这些气候变化特征和全球气候变化相比较 ,除北方外 ,变暖期明显的滞后于全球变暖 ,并且出现变冷带等明显差异。文中还综述了用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中国变化的气候自然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热岛效应和气溶胶影响 )的研究结果。我们认为 ,以上提出的 3种人类活动对中国气候变化有明显影响 ,特别是工农业发展造成的气溶胶增加是四川盆地气温变冷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34 / 646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 [1] 30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平均分布特征分析
    吕达仁
    周秀骥
    李维亮
    罗云峰
    [J]. 大气科学, 2002, (06) : 721 - 730
  • [2] 20世纪80年代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平均状况分析
    罗云峰
    李维亮
    周秀骥
    [J]. 气象学报, 2001, (01) : 77 - 87
  • [3] 华南沿海地区太阳直接辐射、能见度及大气气溶胶变化特征分析
    罗云峰
    吕达仁
    何晴
    王凡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1) : 36 - 44
  • [4] 近30年来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特征
    罗云峰
    吕达仁
    李维亮
    周秀骥
    [J]. 科学通报, 2000, (05) : 549 - 554
  • [5] 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气候效应的研究现状
    罗云峰
    周秀骥
    李维亮
    [J].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6) : 63 - 72
  • [6]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周秀骥
    李维亮
    罗云峰
    [J]. 大气科学 , 1998, (04) : 34 - 43
  • [7] 中国近30年太阳辐射状况研究
    李晓文
    李维亮
    周秀骥
    [J]. 应用气象学报, 1998, (01) : 25 - 32
  • [8] 近四十年我国气候变化的初步分析
    陈隆勋
    邵永宁
    张清芬
    任阵海
    田广生
    不详
    [J]. 应用气象学报 , 1991, (02) : 164 - 174
  • [9] 本世纪我国气温变化的某些特征
    张先恭
    李小泉
    [J]. 气象学报, 1982, (02) : 198 - 208
  • [10] 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M]. - 气象出版社 , 周秀骥等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