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的关系演变与互动机制

被引:31
作者
周小凤 [1 ]
张朝枝 [1 ,2 ]
机构
[1]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2] 伊利诺伊大学—中山大学国家公园国际联合实验室
关键词
遗产化; 旅游化; 施动者模型; 遗产旅游; 哈尼梯田;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9.03.02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S157.31 [];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遗产化与旅游化已成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活动,历时性地理解两者的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化与旅游化发生的时空背景基本相同,但关键施动主体与客体不同,形成二者关系演变的基础;地方先后经历了"旅游化启蒙遗产化、遗产化与旅游化相互促进、旅游化阻碍遗产化、遗产化加快旅游化"四个阶段;其中,"摄影师"、"政府部门、专家学者、大众传媒"、"社区居民与旅游企业及外来商人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问题、地方贫困"、"地方政府、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关键行动者分别依次发挥了主要作用,影响着二者关系的格局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54 / 1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哈尼梯田“申遗”过程与旅游发展中的权力实践 [J].
屈册 ;
金钰涵 ;
张朝枝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0 (03) :64-69
[2]   民族文化遗产化进程中的公共化、特色化与大众化——基于洞经音乐遗产化成功的启示 [J].
冯晓婧 .
贵州民族研究, 2017, 38 (08) :132-135
[3]   “被再造的”中国大运河:遗产话语背景下的地方历史、文化符号与国家权力 [J].
刘朝晖 .
文化遗产, 2016, (06) :60-67+158
[5]   话语、权力与目的地治理转型:鼓浪屿遗产化研究 [J].
李正欢 .
旅游论坛, 2015, 8 (02) :7-13
[6]   工业遗存的“遗产化过程”思考 [J].
董一平 ;
侯斌超 .
新建筑, 2014, (04) :40-44
[7]   遗产研究的话语视角:理论·方法·展望 [J].
侯松 ;
吴宗杰 .
东南文化, 2013, (03) :6-13
[8]   基于申遗视角下的元上都遗址利益相关者 [J].
翟禹 .
前沿, 2012, (13) :192-195
[9]   基于文化空间理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化生存实践 [J].
张晓萍 ;
李鑫 .
学术探索, 2010, (06) :105-109
[10]   旅游化生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生存模式 [J].
王德刚 ;
田芸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 32 (01)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