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存的“遗产化过程”思考

被引:29
作者
董一平 [1 ]
侯斌超 [2 ]
机构
[1] 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系
[2]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关键词
工业遗存; 工业遗产; 遗产化过程; 价值序列判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27 [工业建筑]; TU984.114 [];
学科分类号
081302 ; 0814 ;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工业建筑遗产或属"无意为之"的文物,建造之初,并未考虑长久保存与文化意义的流传。但在长期使用之后,由于观念转变,其中一些结构与建筑成为被欣赏的对象。工业遗存尽管在法律层面尚未得到相应的承认,但是当这些建筑与结构在人们的观念里一旦被认为是值得保存的东西,其就会成为工业建筑遗产。而在具体的遗产化过程中,工业遗存也面临多重利益相关者对它的命运决策,选择遗产的标准则体现了选择主体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序列判断。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美国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语境转换与模式研究——以“高线”铁路为例 [J].
董一平 ;
侯斌超 .
城市建筑, 2013, (05) :25-30
[2]   工业遗产价值认知拓展——铁路遗产保护回顾 [J].
董一平 ;
侯斌超 .
新建筑, 2012, (02) :22-27
[3]   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的“临时性使用”模式——以瑞士温特图尔苏尔泽工业区为例 [J].
董一平 ;
侯斌超 .
城市建筑, 2012, (03) :19-23
[4]   法兰西国家艺术赞助的传统 [J].
张激 .
新美术, 2008, (05) :48-57
[5]  
历史记忆研究[D]. 赖国栋.复旦大学. 2009
[6]  
Heritage Preservation as a Public Duty: The Abbé Grégoire and the Origins of an Idea[J] . Michigan Law Review . 199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