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40
作者
朱嘉伟
谢晓彤
李心慧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质量指数; 生态环境承载力; 河南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测度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环境的承载力范围之内是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国土开发科学决策规划的需要,但是生态环境可承载能力的阈值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施加压力的大小均是难以定量计算的,为了解决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面临的这一难题,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新方法,即"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动态评价法"。该方法依据生态平衡理论和生态稳定性原理,将承载力评价转化为运行状态评价,以"生态环境系统是否处于良性运行状态"作为生态环境是否处于可承载状态的评价标准;首先应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模型计算出评价区多年的EI值,然后再依据EI的动态变化趋势对"生态环境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评定,以达到对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之目的,以河南省为例,介绍了评价的方法与过程。结果表明:(1)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不是承载力评价,但是可通过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回归分析以达到承载力评价之目的;(2)该方法紧扣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内涵,避开了生态环境系统承载力阈值测算的难点,方法简明易行,结果意义明确、实用性强,为承载力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新方法;(3)生态环境系统质量现状不能反映其承载状态,信阳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在河南是最好的,目前却处于超载、退化状态,而濮阳和安阳市的情况则与信阳市正好相反,应引起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
引用
收藏
页码:7039 / 704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生态足迹的模型修正与方法改进 [J].
周涛 ;
王云鹏 ;
龚健周 ;
王芳 ;
冯艳芬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592-4603
[2]   环渤海沿海地区土地承载力时空分异特征 [J].
于广华 ;
孙才志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860-4870
[3]   典型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以唐山市为例 [J].
金悦 ;
陆兆华 ;
檀菲菲 ;
张萌 ;
张红玉 .
生态学报, 2015, 35 (14) :4852-4859
[4]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估指标 [J].
刘某承 ;
苏宁 ;
伦飞 ;
曹智 ;
李文华 ;
闵庆文 .
生态学报, 2014, 34 (01) :97-104
[5]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广西水生态足迹分析 [J].
张义 ;
张合平 .
生态学报, 2013, 33 (13) :4111-4124
[6]   中国城市群承载力研究 [J].
黄志基 ;
马妍 ;
贺灿飞 .
城市问题 , 2012, (09) :2-8
[7]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生态承载力供需平衡分析 [J].
刘东 ;
封志明 ;
杨艳昭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4) :614-624
[8]   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J].
顾康康 .
生态环境学报, 2012, 21 (02) :389-396
[9]   人类承载力研究面临的困境与原因 [J].
张林波 ;
李兴 ;
李文华 ;
王维 ;
刘孝富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89-897
[10]   承载力理论的起源、发展与展望 [J].
张林波 ;
李文华 ;
刘孝富 ;
王维 .
生态学报, 2009, 29 (02) :87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