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重复性:心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实践

被引:8
作者
聂丹丹 [1 ]
王浩 [2 ,3 ]
罗蓉 [1 ]
机构
[1]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
[2] 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科学研究院
[3] 浙江省认知障碍评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可重复性; 大样本; 显著性检验; 效果量; 元分析;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6.04.009
中图分类号
B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实验和统计方法使漫谈的心理学思想成为心理学科,建立了严谨的学科体系,促进了心理学的科学化。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理学研究在重复性验证上是脆弱的。究其原因:统计显著性检验的不确定性;样本和统计效力问题;统计方法和模型的误用;灵活的实验设计和选择性报告,均对可重复的研究造成了负面影响。作为科学界的自我审视和回应:选取大样本;增加科学研究的透明度;报告效果量和置信区间;结合其他可选的统计方法;接受富有影响的组织机构的倡议和建立可重复性的规范。科学是一个在探索未知中逐步减少不确定性的过程,可重复性作为科学本质之一和重要特征,这方面的实践将促进心理学科的自我修补和客观化,规范化,科学化进程。
引用
收藏
页码:618 / 6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数据背景下的心理学:中国心理学的学科体系重构及特征 [J].
喻丰 ;
彭凯平 ;
郑先隽 .
科学通报, 2015, 60(Z1) (Z1) :520-533
[2]   The publication and reproducibility challenges of shared data [J].
Poldrack, Russell A. ;
Poline, Jean-Baptiste .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2015, 19 (02) :59-61
[3]  
On the Problem of the Most Efficient Tests of Statistical Hypotheses[J] . J. Neyman,E. S. Pearson.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 . 1933 (694-)
[4]  
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ing: a review of an old and continuing controversy .2 Nickerson R S. Psychological methods . 2000
[5]  
Using Effect Size-or Why the P Value Is Not Enough .2 Sullivan G M,Feinn R. Journal of 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 2012
[6]  
The earth is round (p < .05) .2 Cohen,J. The American Psychologist .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