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被引:52
|
作者
陈琼 [1 ,2 ]
张镱锂 [3 ,4 ]
刘峰贵 [1 ,2 ]
周强 [1 ,2 ]
汪生珍 [1 ]
成艺 [1 ]
郭蓉 [1 ]
支泽民 [1 ]
许寰戈 [1 ]
机构
[1] 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4]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黄河流域河源区; 土地利用变化; 影响; 社会经济; 生态优先; 生态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X171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黄河流域河源区是国家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保护优先的践行区。本文梳理了近40年来对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和过程研究的相关文献,从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效应及政策启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河源区土地利用格局相对稳定,草地面积占绝对优势。2000年是土地利用及其效应变化的重要转折点。2000年之前,草地、林地和湿地等生态用地减少,草地退化、沙化、土壤侵蚀等效应加剧。2000年之后,生态用地增加,植被指数增加,生态系统逐渐向良性方向转变,碳汇功能增强。②生态工程实施和气候变化使该区域土地利用及其效应极具复杂性。整体上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程度趋缓,草畜基本实现平衡。东部河湟谷地耕地面积减少,集约度提高,种植结构逐步优化;但局部恶化的态势依旧严峻,土壤侵蚀尤其高寒地带的冻融侵蚀加剧。建议应加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影响因素、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以及生态保育区溢出价值与自然资产的评估研究,为黄河流域河源保护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446 / 45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88 条
  • [21] 三江源区土壤侵蚀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曹巍
    刘璐璐
    吴丹
    [J]. 草业学报, 2018, 27 (06) : 10 - 22
  • [22] 近40 a三江源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分析及预测
    许茜
    李奇
    陈懂懂
    罗彩云
    赵新全
    赵亮
    [J]. 干旱区研究, 2018, 35 (03) : 695 - 704
  • [23] 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三江源生态工程成本效益分析
    刘璐璐
    邵全琴
    曹巍
    吴丹
    巩国丽
    樊江文
    [J]. 草地学报, 2018, 26 (01) : 30 - 39
  • [24] 西宁市城市化进程与热岛效应关系的研究
    王占青
    王钊齐
    王轲
    [J]. 绿色科技, 2017, (12) : 15 - 19
  • [25] 近30年来长江源区与黄河源区土地覆被及其变化对比分析
    刘璐璐
    曹巍
    邵全琴
    [J]. 地理科学, 2017, 37 (02) : 311 - 320
  • [26] 2000-2013年三江源植被NDVI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孙庆龄
    李宝林
    许丽丽
    张涛
    葛劲松
    李飞
    [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6, 18 (12) : 1707 - 1716
  • [27] 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周秉荣
    朱生翠
    李红梅
    [J]. 干旱气象, 2016, 34 (06) : 958 - 965+988
  • [28] 高寒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董世魁
    汤琳
    张相锋
    刘世梁
    刘全儒
    苏旭坤
    张勇
    武晓宇
    赵珍珍
    李钰
    沙威
    [J]. 生态学报, 2017, 37 (05) : 1472 - 1483
  • [29] 1999-2012年三江源区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及固碳释氧量测评
    张岩
    韦振锋
    黄毅
    [J]. 水土保持通报, 2016, 36 (01) : 100 - 105+2
  • [30]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与水塔功能的关系
    范月君
    侯向阳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2 (01) : 8 -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