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石质山区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土壤碳、氮特征

被引:19
|
作者
杜满义
封焕英
张连金
裴顺祥
辛学兵
孔庆云
孙丽芳
孙长忠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总氮; C/N; 植被恢复;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806.025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植被恢复是华北石质山区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研究以北京九龙山灌木林、侧柏林、油松林为对象,探讨不同植被恢复类型下土壤碳、氮特征及其耦合关系,为该区域植被恢复树种配置和森林生态系统合理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灌木林0~30 cm各土层SOC含量均显著高于侧柏林和油松林,而两种针叶林之间差异不显著;灌木林各土层TN含量最高,油松林最低,差异性随土层深度加深逐渐变小;侧柏林各土层C/N均最小,在0~10和20~30 cm土层中与灌木林和油松林差异显著。(2)三种类型森林土壤SOC与TN均存在表层富集现象,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降低,但降低趋势随土层增加逐渐平缓;土壤C/N在不同土层中变化不显著,灌木林、侧柏林与油松林0~30 cm土层C/N波动范围分别为18.40~21.97、11.70~12.52和18.08~20.69。(3)土壤SOC和TN与大部分土壤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其中与水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p 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4)灌木林作为华北石质山区重要植被恢复类型之一,在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方面表现出一定优势,可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中有针对性的运用,发挥其重要固碳增汇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849 / 185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 [1] 闽西毛竹林不同施肥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
    杜满义
    封焕英
    范少辉
    苏文会
    毛超
    唐晓鹿
    刘广路
    [J]. 林业科学, 2017, 53 (03) : 12 - 20
  • [2] 晋西黄土区不同森林树种及其林地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
    李慧
    王百田
    刘涛
    [J]. 林业科学研究, 2016, 29 (04) : 587 - 595
  • [3] 黄土高原不同乔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溶解性碳氮的特征
    曾全超
    李鑫
    董扬红
    李娅芸
    安韶山
    [J]. 生态学报, 2015, 35 (11) : 3598 - 3605
  • [4] 北京九龙山侧柏人工林空间结构多样性
    张连金
    胡艳波
    赵中华
    孙长忠
    [J]. 生态学杂志, 2015, 34 (01) : 60 - 69
  • [5] 南亚热带格木、马尾松幼龄人工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
    罗达
    史作民
    王卫霞
    刘世荣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J]. 生态学报, 2015, 35 (18) : 6051 - 6059
  • [6] 黄土高原4种植被类型的细根生物量和年生产量[J]. 邓强,李婷,袁志友,焦峰.应用生态学报. 2014(11)
  • [7] 模拟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
    钟晓兰
    李江涛
    李小嘉
    叶永昌
    刘颂颂
    徐国良
    倪杰
    [J]. 生态学报, 2015, 35 (05) : 1422 - 1433
  • [8] 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 翁伯琦,郑祥洲,丁洪,王煌平.应用生态学报. 2013(12)
  • [9] 土壤碳氮比对平邑甜茶幼苗生长和碳氮分配的影响
    葛顺峰
    许海港
    季萌萌
    姜远茂
    [J]. 植物生态学报, 2013, (10) : 942 - 949
  • [10] 湘中丘陵区毛竹纯林、毛竹-杉木混交林土壤有机碳垂直分布与季节动态
    漆良华
    范少辉
    杜满义
    石雷
    岳祥华
    毛超
    [J]. 林业科学, 2013, 49 (03) : 17 -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