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伦理思考

被引:28
作者
李子运
机构
[1] 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
关键词
教育人工智能; 教育伦理; 技术伦理; 主体性悖论; “非人主体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从教育与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的契合逻辑出发,教育人工智能伦理面临的三大悖论:主体性悖论、权利悖论和底线悖论。教育人工智能伦理具有基础性、深远性和不可逆性的特点,其伦理准则的构建可参考三种模式:理论应用模式、中层原则模式、决疑案例普遍化模式。无论采用何种模式,破解悖论难题的关键是采用"非人主体说",永远不要把人工智能摆放在人类主体的位置,必须立场鲜明地将其视为机器;人永远对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人应该尊重自己,相信自己配的上最高尚的东西。只有如此,才不会沦落到与位卑一等的机器纠结伦理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与安全风险治理的全球比较与中国实践 [J].
贾开 ;
薛澜 .
公共管理评论, 2021, 3 (01) :122-134
[2]   关于生命伦理学四原则理论的新讨论 [J].
范瑞平 ;
蔡昱 ;
丛亚丽 ;
蒋辉 ;
张颖 ;
区结成 ;
徐汉辉 ;
王珏 ;
刘佳宝 ;
刘俊荣 .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1, 34 (04) :395-407
[3]   舍恩伯格大数据教育应用思想的伦理关怀 [J].
邹太龙 ;
易连云 .
中国电化教育, 2020, (12) :55-62
[4]   人工智能伦理何以可能?——基于道德主体和道德接受者的视角 [J].
戴益斌 .
伦理学研究, 2020, (05) :96-102
[5]   人工智能与认识论的哲学互释:从认知分型到演进逻辑 [J].
肖峰 .
中国社会科学, 2020, (06) :49-71+205
[8]   虚拟现实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与应对 [J].
段伟文 .
科技中国, 2018, (07) :98-104
[10]   网络伦理教育与网络心理 [J].
David B.Whittier ;
周梦雅 .
中国电化教育, 2012, (03)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