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视角下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

被引:44
作者
方叶林 [1 ]
黄震方 [1 ]
涂玮 [1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关键词
旅游经济; 社会网络分析; 空间自相关; 主成分分析; 长三角;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327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例,通过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网络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对长三角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的密度为0.533,规模为128,直径为3,网络密度处于中等水平。上海(舟山、台州)在中心度指数、权力指数、结构洞水平、核心度等指标上得分处于优势(劣势)地位,位于整个网络的核心(边缘)。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各城市旅游业空间聚类态势与网络特征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各城市在网络中相对位置的优劣,对城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能够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内部机理,为研究区域旅游空间差异提供新的视角。
引用
收藏
页码:212 / 21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基于旅游经济网络视角的长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地角色 [J].
朱冬芳 ;
陆林 ;
虞虎 .
经济地理, 2012, 32 (04) :149-154+135
[2]   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经济联系的视角 [J].
张洪 ;
夏明 .
经济地理, 2011, 31 (12) :2116-2121
[3]   关中—天水经济区协调发展进程的社会网络分析 [J].
王燕军 ;
宗跃光 ;
欧阳理 ;
任崇强 .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1, 30 (06) :18-21
[4]   基于SNA的西安入境旅游市场“倒二八”结构研究 [J].
郭峰 ;
吴晋峰 ;
王鑫 ;
李蕾 .
人文地理, 2011, 26 (05) :127-132
[5]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跨界旅游区空间经济联系——以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为例 [J].
杨效忠 ;
刘国明 ;
冯立新 ;
梁家琴 .
地理研究, 2011, 30 (07) :1319-1330
[6]   旅游一体化进程中跨行政区利益博弈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J].
王永刚 ;
李萌 .
旅游学刊, 2011, 26 (01) :24-30
[7]   长三角轨道交通网的构建对区域旅游影响研究 [J].
王建喜 .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10, 13 (12) :5-8
[8]   入境旅游流网络与航空网络的关系研究 [J].
吴晋峰 ;
潘旭莉 .
旅游学刊, 2010, 25 (11) :39-43
[9]   中国入境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动因研究 [J].
刘法建 ;
张捷 ;
陈冬冬 .
地理学报, 2010, 65 (08) :1013-1024
[10]   区域旅游业竞合发展实证研究——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J].
张河清 ;
田晓辉 ;
王蕾蕾 .
经济地理, 2010, 30 (05) :871-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