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的集体化转型与政府劳工政策的完善

被引:301
作者
常凯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2] 日本北海道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劳动关系; 集体化转型; 劳工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中国的劳动关系正由个别劳动关系调整向集体劳动关系调整转型。《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中国劳动关系的个别调整在法律建构上已经初步完成,同时也开启了劳动关系集体调整的新起点。现实中的个别劳动关系建构和调整,已经无法解决劳资矛盾和维系劳动关系的稳定。在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过程中,有两种互补的力量和途径:一是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建构过程,二是劳动者自发的自下而上的促进过程。从权利争议到利益争议,是劳动关系集体化转型的重要特点。中国的劳工政策亟待调整和完善,包括劳动关系理论指导和调整模式的选择、集体劳动法的健全、劳动者集体权利的确认以及两种劳工力量的关系处理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108+206 +206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中国劳动关系转型与劳动法治重点——从《劳动合同法》实施三周年谈起 [J].
常凯 ;
邱婕 .
探索与争鸣, 2011, (10) :43-47
[2]   迈向“十二五”时期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和政策取向 [J].
乔健 ;
郑桥 ;
余敏 ;
张原 .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 (03) :8-13
[3]   在全总十五届四次执委会议上的讲话 [J].
王兆国 .
中国工运, 2010, (08) :4-7
[4]   中国和美国劳动关系转型的比较分析 [J].
张立富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0, (04) :71-74
[5]  
常凯:劳资关系应以法为鉴[J]. 马丽.法人杂志. 2009(03)
[6]  
中国将为《劳动合同法》付出代价[J]. 陈小瑾,陈磊.南方人物周刊. 2007(29)
[7]   国有企业制度变革过程中工人的行动选择——一项关于无集体行动的经验研究 [J].
刘爱玉 .
社会学研究, 2003, (06) :1-12
[8]  
劳动合同立法的争鸣与思考[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董保华, 2011
[9]  
劳权保障与劳资双赢[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常凯, 2009
[10]  
中国劳动关系报告[M].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 常凯,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