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崛起与就业变动:2009—2017

被引:3
作者
葛鹏 [1 ,2 ]
赵忠 [3 ]
机构
[1]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浙江财经大学浙江省“八八战略”研究院
[3]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机器人; 技术进步; 就业; 替代效应; 生产性服务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67 [];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摘要
本文基于不同城市受机器人影响前的行业结构差异,结合各行业在应用机器人上技术可行性的不同,联合使用城市层面与个体微观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对当地劳动者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2017年间机器人对就业总体呈促进作用,但机器人的替代效应随技术进步逐年增强,2013年后机器人已对劳动者呈现净替代效应;在此期间,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呈现逐渐增强的替代趋势,但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则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机器人对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男性和低学历劳动者承受了更大的就业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102 / 11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机器换人——工业机器人使用与区域劳动力市场调整 [J].
赵春明 ;
李震 ;
李宏兵 ;
彭刚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6) :113-127
[2]   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融合深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J].
郭凯明 ;
黄静萍 .
财贸经济, 2020, 41 (11) :112-125
[3]   机器人的兴起如何影响中国劳动力市场?——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证据 [J].
王永钦 ;
董雯 .
经济研究, 2020, 55 (10) :159-175
[4]   机器人如何重塑城市劳动力市场:移民工作任务的视角 [J].
魏下海 ;
张沛康 ;
杜宇洪 .
经济学动态, 2020, (10) :92-109
[5]   机器人与就业——基于行业与地区异质性的探索性分析 [J].
孔高文 ;
刘莎莎 ;
孔东民 .
中国工业经济, 2020, (08) :80-98
[6]   工业机器人使用与制造业就业:来自中国的证据 [J].
闫雪凌 ;
朱博楷 ;
马超 .
统计研究, 2020, 37 (01) :74-87
[7]   机器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来自企业调查的微观证据 [J].
余玲铮 ;
魏下海 ;
吴春秀 .
中国人口科学, 2019, (04) :114-125+128
[8]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
唐晓华 ;
张欣珏 ;
李阳 .
经济研究, 2018, 53 (03) :79-93
[10]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理念与实践 [J].
谢宇 ;
胡婧炜 ;
张春泥 .
社会, 2014, 34 (02) :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