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融合深化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被引:18
作者
郭凯明
黄静萍
机构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融合; 产业转型升级; 现代服务业;
D O I
10.19795/j.cnki.cn11-1166/f.20201106.001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是中国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又是推动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的最佳结合点。本文通过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动因,以期为中国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多部门嵌套的产业结构转型一般均衡模型,在理论上提出劳动生产率通过价格效应和收入效应产生集约边际影响和广延边际影响的经济机制,推动产业融合深化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之后本文将模型应用于中国、日本和韩国的产业结构转型过程,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不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中产生了差异化影响,在不同国家中的影响也存在明显差别。基于这些结论,本文为中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政府应以提高制造业劳动生产率为重点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并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12 / 12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生产要素禀赋变化对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 [J].
郭凯明 ;
颜色 ;
杭静 .
经济学(季刊), 2020, 19 (04) :1213-1236
[2]   基础设施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和生产率提高的影响 [J].
郭凯明 ;
王藤桥 .
世界经济, 2019, 42 (11) :51-73
[3]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动力源泉——基于动能解构视角的研究 [J].
杨晨 ;
原小能 .
财贸经济, 2019, 40 (05) :127-142
[4]   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动态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J].
唐晓华 ;
张欣珏 ;
李阳 .
经济研究, 2018, 53 (03) :79-93
[5]   中国的产业互动发展被低估了吗? [J].
凌永辉 ;
张月友 ;
沈凯玲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8, 35 (01) :23-41
[6]   生产性服务业能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新动能吗 [J].
李平 ;
付一夫 ;
张艳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2) :5-21
[7]   制造业投入服务化对企业出口国内增加值的提升效应——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的经验研究 [J].
许和连 ;
成丽红 ;
孙天阳 .
中国工业经济, 2017, (10) :62-80
[8]   制造业需求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效率——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效应 [J].
王文 ;
孙早 .
财贸经济, 2017, 38 (07) :136-155
[9]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型的影响因素 [J].
郭凯明 ;
杭静 ;
颜色 .
经济研究, 2017, 52 (03) :32-46
[10]   制造业服务化与价值链升级 [J].
刘斌 ;
魏倩 ;
吕越 ;
祝坤福 .
经济研究, 2016, 51 (03) :15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