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角色理论的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实践困境分析

被引:44
作者
李胜蓝 [1 ]
江立华 [1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2]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社会发展与社会改革研究中心
关键词
角色理论; 精准扶贫; 第一书记; 合作治理模式; 实践困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422.6 [农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302 ;
摘要
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是从政策层面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通过对H村的"强第一书记——弱村干部"合作治理模式进行个案研究,从主体性视角出发,在角色理论的框架下,以第一书记作为角色核心进行考察发现,第一书记在以政策为背景的多方主体参与互动的情境中面临着实践困境。情境的不断变换和忽略实际的多重刚性任务重压、双重体制的力量较量带来的两难困境,以及"军令状"式的工作机制衍生的考核和评比压力,使得第一书记在扶贫场域的实践中难以很好发挥角色的主体性,在初定角色上进行有效创新,以真正贴合村庄实际的方式开展工作,转而选择采取消极的"仪式化表演"策略,发展"面子工程"以应付各方的监督和考核评比,从而导致村庄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难以建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精准扶贫下的“第一书记”制度及其扶贫困境——以“双轨”合作为视角 [J].
袁铭健 .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4) :33-39
[2]   扶贫吸纳治理: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悬浮与基层治理困境 [J].
袁明宝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3) :57-64+153
[3]   精准扶贫背景下驻村机制的实践困境及其后果——以豫中J县驻村“第一书记”扶贫为例? [J].
许汉泽 ;
李小云 .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 (03) :82-89
[5]   第一书记扶贫与农村领导力供给 [J].
王亚华 ;
舒全峰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7, (01) :82-87+128
[7]   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 [J].
王晓毅 .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3) :56-62
[8]   干部下乡、精准扶贫与农业产业化发展——基于“第一书记产业联盟”的案例分析 [J].
蒋永甫 ;
莫荣妹 .
贵州社会科学, 2016, (05) :162-168
[9]   驻村“第一书记”与村庄治理变革 [J].
杨芳 .
学习论坛, 2016, 32 (02) :52-55
[10]   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问题探析 [J].
王国勇 ;
邢溦 .
农村经济, 2015, (09) :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