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的理论诠释与环境评估

被引:26
作者
朱以财
刘志民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高等教育共同体; 区域高等教育合作; 教育对外开放; 一体化;
D O I
10.16697/j.cnki.xdjygl.2019.01.015
中图分类号
G649.1 [世界];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是基于价值共通、话语共建、目标共推、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等原则构建起来的共同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是对利益关系、发展愿景、社会文化以及运行秩序等有着共同体认的价值共通体,是"一带一路"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外溢",也是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关系的有效载体。推进"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和政策平台,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制约挑战和实践困境。未来应立足于相互之间的优势互补,构建"阶梯式"的高等教育共同体实践模型,同时加强制度化建设,先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一体化;回应经济社会需求,强化高等教育的社会参与;发挥高等教育的知识、文化等优势,营造改革、试错和包容的共同体文化;做好沿线各国高等教育的"政策嫁接",避免"点菜式"的选择性改革;重视高等教育合作背后的话语价值,提升"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共同体话语权。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职业教育共同体研究.[D].赵军.华东师范大学.2013, 10
[2]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新发展 [J].
李金林 ;
刘剑青 ;
张乃心 .
中国高教研究, 2017, (08) :45-49
[3]   “一带一路”沿线73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分析 [J].
刘志民 ;
刘路 ;
胡顺顺 .
比较教育研究, 2016, 38 (04) :1-8
[4]   “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发展趋势 [J].
徐辉 .
高等教育研究, 2009, 30 (07) :96-101
[5]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等教育人才联通:要义、角色与路径 [J].
朱以财 ;
刘志民 .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 (05) :8-14+46
[6]  
中国—东盟高等教育共同体建设行动框架.[M].李化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7]  
共同体的进化.[M].张康之;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8]  
共同体.[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欧阳景根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9]  
.[M].亚里士多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0]  
比较高等教育.[M].[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PhilipG.Altbach)著;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