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创新四螺旋视角

被引:49
作者
吴菲菲
童奕铭
黄鲁成
机构
[1]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四螺旋模式; 创新生态系统; 有机性; 协同性; 生态位适宜度; 进化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6.44 [高新技术企业];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摘要
随着产业创新活动开放性不断增强及知识生产模式的发展演变,四螺旋模式逐渐成为产业协同创新主流模式。当前对于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分析与评价多建立在三螺旋模式上,作为反映市场采纳接受程度与公众需求的第四螺旋测度指标应纳入创新生态系统有机性评价体系,以更准确地体现当前创新生态系统协同性,评估创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从四螺旋模式出发,采用协同学与生态学概念及方法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进行分析、评价,以期从四螺旋多维度视角评估我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整体协同性和动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结果发现,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四螺旋创新协同性具有显著的地区差异,协同程度普遍较低且波动幅度较大,地区间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进化空间差距悬殊,第四螺旋创新动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在未来产业协同创新中还需加大引导与宏观调控力度,在维持多主体利益平衡的同时,充分发挥第四螺旋作用,努力实现各创新螺旋积极效应最大化。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地区科技创新影响研究 [J].
李晓娣 ;
张小燕 .
科学学研究, 2019, 37 (05) :909-918+939
[2]   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科技传播能力的实证分析 [J].
郑保章 ;
李良玉 .
科研管理, 2018, 39 (05) :19-28
[3]   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四螺旋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J].
吴卫红 ;
陈高翔 ;
张爱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 (14) :22-29
[4]   互信息视角的政产学研资协同创新四螺旋实证研究 [J].
吴卫红 ;
陈高翔 ;
张爱美 .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 35 (06) :21-28
[5]   高技术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生态位适宜度及演化 [J].
雷雨嫣 ;
陈关聚 ;
刘启雷 .
系统工程, 2018, (02) :103-111
[6]   “三螺旋”到“四螺旋”:知识生产模式的动力机制演变 [J].
黄瑶 ;
王铭 .
教育发展研究, 2018, 38 (01) :69-75
[7]   创新生态系统共生演化模型及仿真研究 [J].
欧忠辉 ;
朱祖平 ;
夏敏 ;
陈衍泰 .
科研管理, 2017, 38 (12) :49-57
[8]   基于TOPSIS模型的区域人均科普资源和效果评价分析 [J].
陶林 ;
罗森 ;
郭海林 ;
宋群 .
中国高新区, 2017, (20) :30-32+34
[9]   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与创新效率研究 [J].
张贵 ;
吕长青 .
工业技术经济, 2017, 36 (10) :12-21
[10]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共同体思想探析 [J].
王玉鹏 ;
丁威 .
探索, 2017, (01) :176-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