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教义学与法治:法教义学的治理意义

被引:91
作者
雷磊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法教义学; 法治; 法的安定性; 融贯法律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 [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教义学与法治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一方面,通过简要梳理观念史发现,法教义学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即作为知识的法教义学与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另一方面,最低限度的法治概念包含两方面的要素:在价值目标上,它以法的安定性作为构成要素;在制度目标上,它以融贯法律体系的存在为基础条件。作为方法的法教义学既能促进法的安定性,又有助于融贯法律体系的建构,对于任意类型的法治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应形成自己的法教义学体系,既要在教义学方法的层面倡导法学方法论和一般法学说的研究,又要在教义学知识的层面结合判例研究、习惯梳理和法律评注的编纂,构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义学知识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75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8 条
[1]   法教义学的巅峰 德国法律评注文化及其中国前景考察 [J].
贺剑 .
中外法学, 2017, 29 (02) :376-401
[2]   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以“李斯特鸿沟”为视角 [J].
张翔 .
法学研究, 2016, 38 (04) :41-60
[3]   国家所有的法律表达及其解释 [J].
谢海定 .
中国法学, 2016, (02) :86-104
[4]   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普赫塔的法学建构:理论与方法 [J].
舒国滢 .
比较法研究, 2016, (02) :1-20
[5]   法教义学:力量与弱点 [J].
纪海龙 .
交大法学, 2015, (02) :90-104
[6]   刑法教义学研究的中国主体性 [J].
丁胜明 .
法学研究, 2015, 37 (02) :42-55
[7]   法教义学的基本立场 [J].
雷磊 .
中外法学, 2015, 27 (01) :198-223
[9]   17、18世纪欧洲自然法学说:方法、知识谱系与作用 [J].
舒国滢 .
比较法研究, 2014, (05) :1-19
[10]   论法教义学的体系化功能——以民法为中心 [J].
刘敏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14, 16 (01)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