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6年磨西地震烂田湾滑坡形成机制及过程

被引:9
|
作者
顾金
王运生
曹文正
张磊
黄健龙
贺建先
刘勇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震滑坡; 3DEC; 形成机制; 拉裂-水平滑移;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000158
中图分类号
P642.22 [滑坡];
学科分类号
0837 ;
摘要
大型高位地震滑坡因其瞬时破坏性及灾害链效应而备受关注。通过对1786年磨西73/4级地震触发的泸定烂田湾滑坡深入详细的调查及根据邻近摩岗岭地震动监测成果,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并利用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3DEC,模拟了滑坡的运动过程。研究揭示,地震波在经过地形及背坡效应放大后,斜坡滑源区地震峰值加速度超过1 g,地震作用首先在强卸荷斜坡后缘沿陡倾坡外的结构面拉裂并向下贯通,随着地震力的持续作用,拉裂面外侧的岩体沿缓倾结构面剪断滑出,因此烂田湾地震滑坡形成机制为拉裂-滑移。滑坡的演化过程为:孕育-启动→高位高速运动→碎屑流→堆积堵江4个阶段。滑坡堵江后形成堰塞湖并在短期内决口。
引用
收藏
页码:520 / 52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 [1] “4·20”芦山地震冷竹关地震动响应监测数据分析
    罗永红
    王运生
    何源
    高原
    刘哲
    曹文正
    [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40 (03) : 232 - 241
  • [2] 汶川地震诱发山地斜坡震动的地形放大效应
    罗永红
    王运生
    [J]. 山地学报, 2013, 31 (02) : 200 - 210
  • [3] 摩岗岭滑坡成因机理
    吴俊峰
    王运生
    董思萌
    吉峰
    陈云
    王磊
    [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27 (03) : 52 - 56
  • [4] 汶川地震大型滑坡成因模式
    许强
    董秀军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 36 (06) : 1134 - 1142
  • [5] 地震动力作用触发的斜坡崩滑效应模拟
    崔芳鹏
    许强
    谭儒蛟
    殷跃平
    [J].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9 (03) : 445 - 450
  • [6] 地震荷载作用下斜坡响应研究:以四川青川东山—狮子梁剖面为例
    王福海
    王运生
    孙刚
    徐鸿彪
    罗骑龙
    李玉林
    [J]. 现代地质, 2011, 25 (01) : 142 - 150
  • [7] 2010年7·27四川汉源二蛮山滑坡-碎屑流特征与成因机理研究
    许强
    董秀军
    邓茂林
    陈龙
    胡泽铭
    [J]. 工程地质学报, 2010, 18 (05) : 609 - 622
  • [8] 汶川地震诱发滑坡方向效应研究
    许强
    李为乐
    [J].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0, 42(S1) (工程科学版) : 7 - 14
  • [9] 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离散元分析——以北川唐家山滑坡为例
    崔芳鹏
    胡瑞林
    殷跃平
    许强
    张明
    [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0, 29 (02) : 319 - 327
  • [10] 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
    许强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09, 20 (02) : 86 -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