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与特征研究

被引:80
|
作者
许强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次生地质灾害; 震裂山体; 灾后重建; 动力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P694 [灾害地质学];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次生地质灾害,对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并成为影响灾区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汶川地震区地质灾害进行大量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模拟,对汶川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震裂山体)和泥石流等主要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较系统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强震诱发滑坡灾害发生特点与岩性结构和地形条件有较明显的关系,在硬岩、软岩和松散堆积物分布区,滑坡的启动、运动和停积形式有较大的差别,但总体上都具有高速、高动能、强大动力等特征。强震诱发的崩塌主要包括高位大型崩塌;小规模块石崩落、抛射;崩塌诱发大规模滑坡3类。强震条件下大多数崩塌都表现出一定的水平抛射特征。强烈的地震动力使极震区众多山体大范围震裂松动,形成了大量震裂山体。这些震裂山体的地表裂缝具体又可细分为断裂裂缝、震裂裂缝和滑裂裂缝3类。汶川地震形成了巨量泥石流物源,再加上震后泥石流爆发的临界降雨量大大降低,其启动和运动方式发生明显改变,在今后数年内,泥石流将是影响灾区恢复重建的最大地质灾害隐患,应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引用
收藏
页码:86 / 9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汶川八级地震滑坡高速远程特征分析
    殷跃平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9, 17 (02) : 153 - 166
  • [2] 汶川震区北川9.24暴雨泥石流特征研究
    唐川
    梁京涛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51 - 758
  • [3] 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
    许强
    黄润秋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16 (06) : 721 - 729
  • [4] 唐家山滑坡形成机制与堰塞坝工程地质特征
    马贵生
    罗小杰
    [J]. 人民长江, 2008, 39 (22) : 46 - 47+85
  • [5]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及其发震构造
    徐锡伟
    闻学泽
    叶建青
    马保起
    陈杰
    周荣军
    何宏林
    田勤俭
    何玉林
    王志才
    孙昭民
    冯希杰
    于贵华
    陈立春
    陈桂华
    于慎鄂
    冉勇康
    李细光
    李陈侠
    安艳芬
    [J]. 地震地质, 2008, (03) : 597 - 629
  • [6] 汶川八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殷跃平
    [J]. 工程地质学报, 2008, (04) : 433 - 444
  • [7] 中国典型灾难性滑坡[M]. 科学出版社 , 黄润秋,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