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绩效评价与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87
|
作者
曾贤刚
段存儒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关键词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 绿色转型; 熵值法; 聚类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16个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进行绿色转型绩效评价,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对每一类城市绿色转型绩效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在研究中,将转型得分的变化率界定为转型速度,同时引入全国平均转型速度作为基准,对城市的转型速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选取其中两座典型城市做了进一步的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城市之间绿色转型绩效差别很大,一些城市的绿色转型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展,相对而言有的城市转型效果不佳。(2)不同类型城市的经济转型绩效、社会转型绩效和环境转型绩效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绿色转型绩效的结构差异与各个城市转型路径的选择密切相关。(3)从经济转型速度来看,除了辽源之外其他城市都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从社会转型速度来看,所有城市的社会转型速度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环境转型速度来看,各个城市差异较大,有半数城市环境转型速度好于全国平均水平。(4)综合来看,仅有枣庄、焦作、韶关绿色转型速度快于全国平均速度,这说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在绿色转型进程中普遍较慢;从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内部对比看,枣庄综合转型速度最高,转型相对最快,而阜新、抚顺、双鸭山转型速度弱于其他城市最多,显示出转型相对较慢。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对中国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绿色转型提出以下三点建议:(1)找准城市定位,发扬自身优势。(2)政府为城市转型需要提供充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3)城市应逐步地推进转型,尽量减少转型对城市发展带来的冲击。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