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的“实践观点”

被引:11
作者
叶信治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教科院
关键词
实践观点; 课程观; 大学课程;
D O I
10.13236/j.cnki.jshe.2003.01.012
中图分类号
G642 [教学理论、教学法];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提出了课程观的“实践”转向 ,即从工具论转向本体论、从预成论转向生成论、从简单化转向复杂性。接着分析了大学课程的人文关怀、多极主体、动态生成、反思性等实践特征。最后提出 ,大学课程活动中应正确处理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现实性与超越性、能动性与受动性、正效应与负效应四个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决定论的历史命运.[M].庞元正著;.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2]  
实践唯物主义研究.[M].肖前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  
什么是教育.[M].(德)雅斯贝尔斯(Jaspers;K.)著;邹进译;.三联书店.1991,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马克思 著;刘丕坤 译.人民出版社.1979,
[5]   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 [J].
郑召利 .
教学与研究, 1999, (10) :64-70
[6]   教育:人之自我建构的实践活动 [J].
鲁洁 .
教育研究, 1998, (0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