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交往理论研究述评

被引:6
作者
郑召利
机构
[1] 复旦大学哲学系
关键词
交往实践观; 精神交往; 主体间性; 日常交往;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物质交往; 马克思; 日常生活批判; 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 交往形式; 交往范畴; 交往理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1 [个人(社会人)];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本文对90 年代交往理论研究展开述评,认为交往理论的提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其具体表现是:交往和生产一起构成了社会实践活动中互为前提、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方面,交往范畴在唯物史观体系中具有建基作用;从交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研究人的社会性,拓宽了交往问题的研究领域,从交往形态的历史演进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角度探讨人的发展,开辟了唯物史观关于人的学说的新思路;在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中,引进主体间性概念,能更好地说明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理解;交往实践观可谓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进一步阐发和延伸,它强调了交往实践在当代社会的突出地位;日常生活批判拓宽了异化研究的领域,是将交往理论研究引向深入的积极思路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