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目的解释的方法论反思

被引:72
|
作者
劳东燕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实质解释论; 目的解释; 形式解释论; 刑事政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刑法中的实质化思潮是耶林目的法学的产物,经由利益法学推动的方法论变革,刑法适用日益地从以形式逻辑为中心转变为以目的为中心。实质化与目的解释之间存在密切的内在关联,后者构成实质解释论的首要方法。目的解释的适用具有双刃剑的效果。对目的的探究,能够赋予解释者以解释的自由;目的解释主要被用于堵截处罚方面的漏洞,确保刑法之网的严密性与开放性。目的解释的内在危险则在于,会弱化罪刑法定的制约机制,并严重威胁与侵蚀刑法适用的统一性与客观性。目的解释的规制,涉及的是如何控制解释者的主观任意性的问题。有必要借助一种二元性的制约机制,即通过法教义学的内部控制与合宪性的外部控制,来实现对目的解释的规制。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1] 刑事法评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兴良, 2011
  • [12] 制造“拉伦茨神话”[M]. 法律出版社 , 顾祝轩, 2011
  • [13] 刑法学[M]. 法律出版社 , 张明楷, 2011
  • [14] 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 2010
  • [15] 实质刑法观[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刘艳红, 2009
  • [16] 论犯罪与刑罚[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意) 贝卡里亚, 2008
  • [17] 中国实质刑法观批判[M]. 法律出版社 , 邓子滨, 2008
  • [18] 现代社会中的法律[M]. 译林出版社 , (美) 昂格尔 (Unger, 2008
  • [19] 法哲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G.拉德布鲁赫(GustavRadbruch)著, 2005
  • [20] 当代刑法思潮[M].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 许玉秀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