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11年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特征与成因初探

被引:64
作者
高健
张岳翀
王淑兰
柴发合
陈义珍
机构
[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北京; 秋季; 灰霾; 特征; 成因;
D O I
10.13198/j.res.2012.11.15.gaoj.008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选择2011年北京地区灰霾典型发生月——10月,利用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的φ(SO2)、φ(O3)、φ(NO2)、φ(CO)、ρ(PM10)、ρ(PM2.5)、ρ(BC)等数据,对该地区秋季典型灰霾过程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研究.在观测期间51.5%的时间内出现了灰霾,其中13.6%属于重度灰霾.对灰霾期间污染物时间分布特征的分析表明:在灰霾过程中ρ(PM1)、ρ(PM2.5)、ρ(PM10)及ρ(BC)较各自月均值的升幅均大于20%,ρ(PM1)ρ(PM2.5)(78.7%)也明显增大.大气能见度的降低与细颗粒物及亚微米颗粒物有直接关系.对观测期间的气象因素、气体污染物时间序列和颗粒物浓度累积特征的研究表明,10月连续灰霾过程的成因可能是该月频繁出现的鞍型场静稳天气及北京周边地区存在的基数较大的细颗粒物排放源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201 / 120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new particle formation:New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special pollution control period in Beijing[J]. Jian Gao 1,Fahe Chai 1,Tao Wang 1,2,Shulan Wang 1,Wenxing Wang 1 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Beijing 100012,China. 2.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Hong Kong,China.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01)
[2]  
Particle number size distribution and new particle formation (NPF) in Lanzhou,Western China[J]. Jian Gaoa, Fahe Chaia, Tao Wanga,b, Wenxing Wanga a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 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Beijing 100012, China b Department of 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HongKong, China.Particuology. 2011(06)
[3]   江西省一次冷空气过程中的灰霾天气过程分析 [J].
肖安 ;
徐星生 ;
卢敏 .
气象科技 , 2010, (01) :49-52
[4]   一次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及成因分析 [J].
陆晓波 ;
许建华 .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09, 1 (01) :10-13
[5]   气象因素对北京市大气颗粒物浓度影响的非参数分析 [J].
李军 ;
李军 ;
李军 ;
孙春宝 ;
刘咸德 ;
董树屏 ;
郭婧 ;
王焱 ;
安欣欣 ;
刘锋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6) :663-669
[6]   灰霾天气城市空气污染程度判据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J].
刘伟 ;
韩毓 .
中国环境监测, 2009, 25 (03) :86-89
[7]   细粒子污染形成灰霾天气导致广州地区能见度下降 [J].
吴兑 ;
邓雪娇 ;
毕雪岩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07, (01) :1-6
[8]   灰霾与能见度研究进展 [J].
白志鹏 ;
董海燕 ;
蔡斌彬 ;
朱坦 ;
姚学祥 .
过程工程学报, 2006, 6(S2) (S2) :36-41
[9]   广东省雾霾天气能见度的时空特征分析Ⅰ:季节变化 [J].
钱峻屏 ;
黄菲 ;
杜鹃 ;
王国复 ;
金爱芬 ;
彭龙军 .
生态环境, 2006, (06) :1324-1330
[10]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