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与非讼的再区分——以诉讼与非讼基本模式的差异为研究进路

被引:18
作者
赵蕾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与法学学院
关键词
非讼; 法院; 基本模式; 裁定; 诉讼程序; 司法机关; 全文化模式; 非讼事件法; 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1 [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正>非讼事件与诉讼案件确实难以区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不加以研究。〔1〕我们不能给予同时性这概念以任何绝对的意义;两个事件,从一个坐标系看来是同时的,而从另一个相对于这个坐标运动着的坐标系来看,它们就不能再被认为是同时的事件了。〔2〕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对于民事法院的职能范围,除了争讼裁判之外,尚有监护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12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论非讼程序在我国的重构 [J].
郝振江 .
法学家, 2011, (04) :128-139+179
[2]   论非讼程序的功能 [J].
郝振江 .
中外法学, 2011, 23 (04) :808-818
[3]   德国非讼事件程序法的新发展 [J].
郝振江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 26 (02) :96-104
[4]   中国特别程序论纲 [J].
陈桂明 ;
赵蕾 .
法学家, 2010, (06) :71-82+176
[5]   当事人主导抑或法院主导?——传统民事诉讼模式的误判与归位 [J].
马登科 .
时代法学, 2010, 8 (03) :44-49
[6]   反思“协动主义” [J].
王次宝 .
清华法学, 2010, 4 (01) :116-127
[7]   诉讼事件非讼化:含义、法理基础与界限 [J].
孙永军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09, (03) :101-106
[8]   协同主义的追问与我国民事诉讼的未来 [J].
孙永军 .
河北法学, 2009, 27 (03) :16-20
[9]   论协商性司法的理论基础 [J].
唐力 .
现代法学, 2008, (06) :112-120
[10]   诉讼事件非讼化之浅析 [J].
王祥远 .
政法学刊, 2007, (04) :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