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马克思的发展理论——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被引:2
作者
徐冠军 [1 ,2 ]
机构
[1] 许昌学院社科部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分工; 空间分化; 城乡分离; 乡村城市化; 城市乡村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3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学科分类号
010101 ;
摘要
马克思的历史发展理论,只有从空间角度,具体来说从城乡关系的变迁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就是生产的发展,生产的发展就是社会分工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分工是空间的分化——城乡空间的分离。只有城乡之间完整分离,才能使生产力获得持续发展的可能。西方社会之所以能够从传统农业社会自我演化成为现代社会,就是因为西方一直具有独立的城市空间存在。而非西方社会却由于城乡分离不彻底,导致社会自身缺乏发展的引擎,从而无法自我演进到现代社会。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12,
[2]  
雅典政制.[M].(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译.人民出版社.2009,
[4]  
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M].[美]詹姆斯·E.麦克莱伦第三(JamesE.McClellanIII);[美]哈罗德·多恩(HaroldDorn)著;王鸣阳译;.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
[5]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M].(美)肖(Shaw;W.H.)著;阮仁慧等译;.重庆出版社.1989,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1,
[7]   探索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存在方式——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视角 [J].
张鸿奇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5, 29 (05) :88-93
[8]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逻辑和路径 [J].
刘家用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4, 28 (11) :109-114
[9]   从人口为主要动力看宋代经济发展的限度兼论中西生产力的主要差距 [J].
吴松弟 .
人文杂志, 2010, (06) :1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