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口为主要动力看宋代经济发展的限度兼论中西生产力的主要差距

被引:2
作者
吴松弟
机构
[1]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宋代; 人口-经济模式; 生产力; 中西差距;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0.06.025
中图分类号
F129 [中国经济史]; K244 [宋:北宋(960~1127年)];
学科分类号
060207 ; 020103 ; 0602 ;
摘要
对南宋人口密度的考察发现宋代乃至元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人口的增长,凡经济发达区域都是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而不发达区域的人口密度都比较低。在这种人口-经济模式的控制下,发达地区因人力的易得和低廉、不发达地区因经济文化水平较低,都不利于节省或替代劳动力的装置的发明与推广,因此中国未能像中世纪后期的欧洲那样在生产领域广泛使用水力和风力驱动的机器。生产关系亦未发生质的改变,以前作为"资本主义萌芽"的经典依据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只是人口密度较高地区出现的资本和劳力的合理搭配。诸种因素是中国走上不同于欧洲的发展道路的主要原因,就此而言中西方的大分流早在宋代已经开始。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楚材晋用:中国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 [J].
李伯重 .
历史研究, 2002, (01) :62-74+191
[2]   我国古代的诸子平均析产问题 [J].
邢铁 .
中国史研究, 1995, (04) :3-15
[3]   从原始工业化进程看宋代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J].
葛金芳 ;
顾蓉 .
社会学研究, 1994, (06) :91-108
[4]   历史上农耕世界对工业世界的孕育 [J].
吴于廑 .
世界历史, 1987, (02) :1-18
[5]  
天工开物图说[M]. - 山东画报出版社 , (明) 宋应星, 2009
[6]  
南宋人口史[M].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吴松弟, 2008
[7]  
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M].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张春辉等编著, 2004
[8]  
中国历史人文地理[M]. - 科学出版社 , 邹逸麟主编, 2001
[9]  
中国人口史[M].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吴松弟著, 2000
[10]  
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M]. - 学林出版社 , 马克〓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