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魔弹论”的回归

被引:9
作者
匡文波
杨正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魔弹论; 技术进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050302 ;
摘要
"魔弹论"一度被神化,媒介传播被描绘为无所不能;也曾被有意污名化,用来证明有限效果论的合法身份。当今的人工智能社会声望相对于发展现实被严重夸大,在受者中心、用户中心盛行的今天,多方合力的结果,"魔弹论"的回归成为可能。每一次技术革命影响着传播学的理论突破和修正,选取以技术进化维度建立S型曲线模型显示,人们心理预期的技术高度与技术真实发展水平的差值,即"魔弹论"的空间。在用户即媒介的今天,在传媒、商业、用户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当代"魔弹论"构建的镜像完全达到传者最初预设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9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风草论”:建构中国本土化传播理论的尝试 [J].
谢清果 ;
陈昱成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5, 37 (09) :59-64
[2]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 [J].
胡翼青 .
国际新闻界, 2009, (08) :38-41+66
[3]   延安时期的传播"魔弹论"效果 [J].
罗宁辉 ;
晏国政 .
新闻记者, 2004, (12) :30-31
[4]  
人工智能简史[M].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尼克, 2017
[5]  
维多利亚时代的互联网[M]. 江西人民出版社 , 汤姆·斯坦迪奇, 2017
[6]  
人工智能时代[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卡普兰,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