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逆变器并联的虚拟振荡器控制技术综述

被引:13
作者
林燎源
柯全
李平
机构
[1] 华侨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虚拟振荡器; 逆变器; 并联; 功率控制; 同步;
D O I
10.16081/j.epae.202209024
中图分类号
TM464 [逆变器];
学科分类号
080801 ;
摘要
虚拟振荡器控制作为继下垂控制和虚拟同步机控制之后提出的新型多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技术,因其独特的自同步机制和快速的动态响应性能等特点而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从控制结构、多机同步运行机制和动力学特性方面论述了虚拟振荡器的控制原理;从功率控制策略、小信号稳定性、新型虚拟振荡器方案3个方面对虚拟振荡器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分析并总结了虚拟振荡器控制与下垂控制、虚拟同步机控制的对比研究。结合目前虚拟振荡器控制面临的若干关键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可能的相关解决思路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147 / 15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3 条
[1]   引入空载电压增益补偿的微网非同型逆变器协同控制 [J].
林燎源 ;
戴宇杰 ;
朱铠 ;
项雷军 .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05) :677-684
[2]   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系统转型与变革:多能流协同技术 [J].
陈胜 ;
卫志农 ;
顾伟 ;
郭庆来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1, 41 (09) :3-12
[3]   不同功率等级逆变器并联的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J].
马文涛 ;
王金梅 ;
苗海东 ;
袁小威 ;
王子越 .
太阳能学报, 2021, 42 (08) :16-22
[4]   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电网有功均分阻性下垂控制策略 [J].
耿英明 ;
侯梅毅 ;
朱国防 ;
刘洋 ;
于昊 ;
呼延天亮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0, 40 (10) :132-138
[5]   适用于中低压配电网的VSG多机协同鲁棒运行控制方法 [J].
张从越 ;
窦晓波 ;
何国鑫 ;
杨冬梅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20, 40 (09) :64-76
[6]   交直流配电网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J].
曹文远 ;
韩民晓 ;
谢文强 ;
李蕊 .
电工技术学报, 2019, 34 (20) :4226-4241
[7]   虚拟同步发电机暂态稳定协同控制 [J].
王扬 ;
张靖 ;
何宇 ;
陈澎 ;
李博文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8, 38 (12) :181-185
[8]   基于虚拟阻抗的虚拟同步整流器三相不平衡控制策略 [J].
缪惠宇 ;
梅飞 ;
张宸宇 ;
杨赟 ;
郑建勇 .
电工技术学报, 2019, 34 (17) :3622-3630
[9]   基于虚拟振荡器的微网逆变器并联系统分析 [J].
屠勇 ;
苏建徽 ;
杜燕 ;
杨向真 ;
徐华电 .
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7, 37 (09) :24-30
[10]   虚拟振荡器控制的新型逆变器无线并联方案 [J].
屠勇 ;
苏建徽 ;
杨向真 ;
杜燕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6, 36 (15) :4184-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