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目标下的能源系统转型与变革:多能流协同技术

被引:123
作者
陈胜 [1 ]
卫志农 [1 ]
顾伟 [2 ]
郭庆来 [3 ]
机构
[1]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
[2]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3] 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系统及发电设备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碳中和; 能源系统; 转型与变革; 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 多能流协同;
D O I
10.16081/j.epae.202109037
中图分类号
TM73 [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 TK01 [能源];
学科分类号
080802 ; 080702 ;
摘要
近年来全球多个国家提出了碳中和战略目标,能源系统的转型与变革已迫在眉睫。在能源系统低碳化转型路径中,高比例新能源渗透充当了极为重要的战略角色,且各能源系统之间的转型呈现相辅相成、协同发展的趋势。一方面,新能源可通过电转气、电转热、电制氢等能源耦合设备分别为天然气、热力、交通侧等负荷提供绿色能源供应,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改善了终端能源结构;另一方面,多能源系统的灵活性及多能互补性为间歇性新能源并网的消纳提供了支撑。为此,综述了面向碳中和目标的能源系统转型与变革的多能流协同技术,介绍了高比例新能源渗透下的多能流协同技术,剖析了支撑新能源并网的多能源市场机制设计,最后归纳总结了未来能源系统转型与变革面临的核心挑战。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2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69 条
[1]   美国得州2021年大停电事故对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启示 [J].
王伟胜 ;
林伟芳 ;
何国庆 ;
石文辉 ;
冯双磊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 (12) :4033-4043
[2]   基于多市场均衡的综合能源市场机制设计 [J].
王剑晓 ;
夏清 ;
李庚银 ;
安麒 ;
武昭原 ;
张天策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 (17) :5789-5803
[3]   考虑互联互动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规划研究综述 [J].
吕佳炜 ;
张沈习 ;
程浩忠 ;
韩丰 ;
原凯 ;
宋毅 ;
方斯顿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 (12) :4001-4021
[4]   欧洲碳市场推动电力减排的作用机制分析 [J].
秦炎 .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1, 4 (01) :37-45
[5]   基于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欧洲需求侧管理经验与启示 [J].
李国栋 ;
李庚银 ;
周明 .
电力需求侧管理, 2020, 22 (06) :96-100
[6]   国内外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力现货市场发展综述与思考 [J].
樊宇琦 ;
丁涛 ;
孙瑜歌 ;
贺元康 ;
王彩霞 ;
王永庆 ;
陈天恩 ;
刘健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1, 41 (05) :1729-1752
[7]   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纳的电氢能源系统 [J].
潘光胜 ;
顾伟 ;
张会岩 ;
邱玥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 44 (23) :1-10
[8]   计及交通流量调度的智慧综合能源系统规划 [J].
王珏莹 ;
胡志坚 ;
谢仕炜 .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20, 40 (23) :7539-7555
[9]   多能源网络的广义电路分析理论——(二)网络模型 [J].
杨经纬 ;
张宁 ;
康重庆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 44 (10) :10-21
[10]   多能源网络的广义电路分析理论——(一)支路模型 [J].
杨经纬 ;
张宁 ;
康重庆 .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20, 44 (09) :2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