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普通工薪阶层家庭与流动农民工家庭儿童的课余世界进行田野对比考察发现:城市父母注重以家庭、学校及培训机构三者相结合的文化逻辑方式对儿童进行"协作培养",而农民工家庭由于缺乏竞争性文化资本,只能以"散养"的方式任由子女"自然成长";乡村流动儿童受到了学校主流教育和"影子教育"的双重排斥,并在其获得的弱势教育和社会阶层固化之间构成了因果逻辑关系;"影子教育"维持和强化了城市儿童获取优质教育资源的现象,间接固化了中国城乡社会生活的断裂状态;文化资本与"影子教育"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了不平等的社会再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