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就业效应述评

被引:36
作者
段海英
郭元元
机构
[1]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技术性失业培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49.1 [世界]; F49 [信息产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1201 ;
摘要
本文在系统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关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失业以及促进就业的各种观点的基础上,认为不能单纯地根据技术可行性来判断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影响。就业效应非常复杂,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知识水平的人群中有差异,且会受到法律法规、消费者偏好、特定市场中的大众行为、道德伦理等因素的约束。当前我国各层次教育体系应对人才培养做定向调整,使得未来劳动力更加适应智能社会和智能经济发展的需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异质性技能、岗位匹配与就业动态 [J].
陈利锋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6, (01) :89-102
[2]   中国制造业的就业创造与就业消失 [J].
马弘 ;
乔雪 ;
徐嫄 .
经济研究, 2013, 48 (12) :68-80
[3]   科技进步对上海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分行业的视角 [J].
钟仁耀 ;
刘苇江 ;
刘晓雪 ;
张熠 .
人口与经济, 2013, (02) :78-85
[5]   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人力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29个省的面板数据研究 [J].
盛欣 ;
胡鞍钢 .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1, 32 (06) :172-179
[6]   技术性失业:虚构还是现实 [J].
程永宏 .
经济学家, 2003, (05) :11-20
[7]   科技进步对就业增长的正负效应分析 [J].
林毓铭 .
科技管理研究, 2003, (01) :76-78
[8]   中国总量就业与科技进步的关系研究 [J].
齐建国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2, (12) :24-29
[9]  
经济发展理论[M]. 立信会计出版社 , 约瑟夫·熊彼特, 2017
[10]  
资本论[M]. 人民出版社 ,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