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产业链视角

被引:46
作者
王娟娟
机构
[1]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2] 兰州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
关键词
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 “一带一路”; 国内国际双循环; 产业链;
D O I
10.14089/j.cnki.cn11-3664/f.2020.10.001
中图分类号
F125 [对外经济关系];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为适应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提出打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以对外经济合作规模和产业关联度的成长性为主要考虑因素,以形成内外互替互进互依的产业链为目标,在梳理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简称"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区域在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作用。结果显示:第一,尽管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成员数量不断增加,但是与中国经济关联密切的国家主要集中于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区域内;第二,从经济回暖能力、国内大循环水平、产业发展方向、内外循环互进水平等方面看,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区域已经具备构建单循环强支撑、内外循环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条件,这是我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第三,全球产业链主导核心多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的趋势,中国与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具有稳固的产业合作基础,在农业、钢铁、旅游等产业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产业链与当前已经存在的其他全球产业链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对全球产业链发展的完善;第四,立足产业合作基础、区域赋能水平和地区产业育力强度,中国与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区域在农业、钢铁、旅游等产业具备构建产业链的条件,但是需要差异化的构建方案,即内外联动构建农业产业链,以满足市场为准绳构建生产地主要在中国的钢铁产业链,以共商共建为原则打造沿线旅游联盟。
引用
收藏
页码:3 / 1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陆路节点口岸产业发展潜力及路径 [J].
穆沙江·努热吉 .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 (02) :47-58
[2]   中国在“一带一路”区域的投资结构变化及发展趋势 [J].
王娟娟 ;
杨冰如 .
中国流通经济, 2020, 34 (01) :90-99
[3]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J].
冯颂妹 ;
陈煜芳 .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3 (01) :95-101
[4]   文化距离、制度距离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实证研究 [J].
李俊久 ;
丘俭裕 ;
何彬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 73 (01) :120-134
[5]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的比较与启示——基于《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 [J].
曾慧 ;
赖挺挺 .
统计学报, 2020, (01) :55-62
[6]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设初探 [J].
杨祥章 ;
郑永年 .
南洋问题研究, 2019, (01) :11-21
[7]   “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升级 [J].
王桂军 ;
卢潇潇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3) :43-61
[8]   中国OFDI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升级——影响机制与实证检验 [J].
贾妮莎 ;
雷宏振 .
经济科学, 2019, (01) :44-56
[1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便利化的评价体系研究 [J].
朱明侠 ;
左思明 .
广东社会科学, 2019, (01) :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