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理论解释与实证

被引:102
|
作者
宋小青 [1 ,2 ]
李心怡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2] 国土资源评价与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耕地; 功能; 结构; 格局; 广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211 [];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由耕地利用类型结构、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决定的区域耕地利用功能究竟如何转型,至今悬而未决。通过分析诱致性生产替代与3种结构演变的内在联系,构建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综合解释框架及量化方法,选取广东省为典型地区,研究区域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结果表明:①广东省耕地利用功能处于从经济社会型转向生态经济型转型的过渡期,但区域差异明显。其中,珠江三角洲耕地利用功能实现了从经济社会型向生态经济型的转型,东翼、西翼、山区实现了从社会生态型向经济社会型的转型;②广东省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人文驱动机理表现为,经济—社会和社会—体制两方面的驱动力沿"城镇化发展—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诱致性生产替代—耕地利用结构演变—耕地利用功能形态转变"的级联驱动效应;③耕地利用结构演变分析是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研究的有效视角。随着经济社会从初级发展阶段经历中高级到高级阶段,在诱致性生产替代作用下,耕地利用类型结构、投入结构和种植结构演变将决定耕地利用功能从社会生态型向经济社会型、生态经济型转型;④对土地利用转型中"型"的内涵做出了新的阐释。在诱致性生产替代理论认知基础上,对耕地利用功能"型"之转变的深层机理进行了新的探索。这对缩小学术界与公众、决策层在耕地利用转型方面的认知鸿沟,以及推动土地利用转型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提出了中国"旱改水"及耕地利用功能转型的社会生态效应管控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992 / 1010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 [21] Monitoring Cropland Transition and its Impact on Ecosystem Services Value in Developed Region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Jiangsu Province[J] . Xiao Lu,Yangyang Shi,Changling Chen,Miao Yu.Land Use Policy . 2017
  • [22] Functional traits in agriculture: agro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J] . Stephen A. Wood,Daniel S. Karp,Fabrice DeClerck,Claire Kremen,Shahid Naeem,Cheryl A. Palm.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 . 2015 (9)
  • [23] Modelling and mapping trends in grain production growth in China
    Song, Xiaoqing
    Wu, Zhifeng
    [J]. OUTLOOK ON AGRICULTURE, 2013, 42 (04) : 255 - 263
  • [24] 森林转型、农地边际化与生态恢复
    李秀彬
    赵宇鸾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 (10) : 91 - 95
  • [25] 基于耕地面积订正的中国复种指数研究
    汪涌
    王滨
    马仓
    钟晓琳
    蔡运龙
    [J]. 中国土地科学, 2008, 22 (12) : 46 - 52
  • [26] 对中国农地边际化现象的诊断——以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平均状况为例
    刘成武
    李秀彬
    [J]. 地理研究, 2006, (05) : 895 - 904
  • [27]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
    封志明
    刘宝勤
    杨艳昭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 35 - 43
  • [28] 建国以来中国实有耕地面积增减变化分析
    毕于运
    郑振源
    [J]. 资源科学, 2000, (02) : 8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