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财产权”的证立与体系安排——兼评《民法总则》第127条

被引:53
|
作者
李岩
机构
[1] 辽宁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虚拟财产; “虚拟财产物权说”; “虚拟财产债权说”; 无形财产权; 虚拟财产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在我国《民法总则》的立法过程中,虚拟财产在权利属性上经历了从物权到非物权的变化,该法第127条最终并未明确虚拟财产的权利性质,而虚拟财产在《民法总则》"民事权利"章中的位置也使其权利性质扑朔迷离。虚拟财产的"关系范式"保护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且其与"权利范式"保护并非对立。"权利范式"保护下的"虚拟财产物权说"存在本质论和后果论两种不同证明路径,前者是功利选取特征予以论证且将支配权和物权等同的结果,而后者是固守物债二元财产权体系的结果。从刑法上的盗窃罪和保险法中虚拟财产保险的视角看,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也并非债权。虚拟财产的权利属性应被界定为虚拟财产权,从而纳入民事权利体系。虚拟财产的独特性足以使其成为一种新兴民事权利的客体,无形财产权作为上位的学理概念不能反映虚拟财产权的本质。虚拟财产权的立法框架应由权利的主体、客体、行使、公示与变动等内容构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7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 [11] 网络虚拟财产研究[D]. 唐震.武汉大学. 2015
  • [12] 虚拟财产权变动的法律问题研究[D]. 张慧芳.辽宁大学. 2016
  • [13] 电子数据库保护模式探究[D]. 黄有仕.厦门大学. 2007
  • [14] 民法总则:在传承与创新中傲然屹立[N]. 王渊.检察日报. 2017 (003)
  • [15] 《民法总则》引领“民法典时代”[N]. 孟祥沛.上海法治报. 2017 (B05)
  • [16] 《民法总则》的创新和特色[N]. 张新宝.经济参考报. 2017 (008)
  • [17] 民法总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朱庆育, 2013
  • [18] 无形财产权理论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赵宇霆, 2011
  • [19] 民法物权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谢在全, 2011
  • [20] 虚拟财产权研究[M]. 法律出版社 , 林旭霞,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