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共情走向智能体共情

被引:31
作者
颜志强
苏金龙
苏彦捷
机构
[1]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和行为与心理健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共情; 智能体共情; 机器人; 人机交互; 情绪理解;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190207
中图分类号
B842.6 [情绪与情感];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随着机器人在人类生活中重要性的增强,人们开始关注其传统智能以外的其它能力,如共情。基于共情的经典理论,本文以新兴的智能体共情(artificial empathy)为主题,同时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系统地阐述了现有与智能体共情有关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并结合文献计量学分析,对该领域研究宏观现状进行可视化呈现。指出在未来研究中,借鉴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机器人理论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对机器人共情系统的建构有着重要作用,而其间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
引用
收藏
页码:299 / 3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21]  
Putting the Altruism Back into Altruism: The Evolution of Empathy[J] . Frans B.M. de Waal.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2008
[22]   评《人机交互中的体态语言理解》 [J].
张钹 .
科学通报, 2014, (31) :3108-3108
[23]   人工智能体引发的道德冲突和困境初探 [J].
王东浩 .
伦理学研究, 2014, (02) :68-73
[24]   共情中的认知调节和情绪分享过程及其关系 [J].
黄翯青 ;
苏彦捷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6 (06) :13-19
[25]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 [J].
刘聪慧 ;
王永梅 ;
俞国良 ;
王拥军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5) :964-972
[26]   镜像神经元系统的研究回顾及展望 [J].
胡晓晴 ;
傅根跃 ;
施臻彦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1) :118-125
[27]   数字化人类情感——和谐人机交互环境中的情感计算 [J].
陶建华 ;
谭铁牛 .
微电脑世界, 2004, (01) :29-32
[28]  
The empathic brain: how, when and why?[J] . Frederique de Vignemont,Tania Singer.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 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