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正义之意蕴

被引:47
作者
何菊玲
机构
[1]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因材施教; 正义; 公正; 教育正义; 教育公正;
D O I
10.16382/j.cnki.1000-5560.2018.02.012
中图分类号
G422 [教学原则];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因材施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原则,而且还作为一种教育原则体现在教育实践的全过程。因材施教原则在本质上是教育正义原则的具体体现。首先它表达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关系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其次它表达了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是对受教育者个体差异和特点的尊重与承认,依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因材施教的根本目的是要保证每一个受教育者在自身基础上成为卓越的人,成为具有人的品质的真正的人,使每一个学生通过教育不仅获得生存能力,而且还获得创造自身幸福生活的能力。实现这种目的的教育,即实现教育所意味着的事情的教育,就是正义的教育。因材施教是教育正义的题中之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6+157 +1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马克思正义批判语境中的教育正义 [J].
舒志定 .
教育研究, 2015, 36 (07) :4-10+63
[3]   教师专业成长的现象学旨趣 [J].
何菊玲 .
教育研究, 2010, 31 (11) :88-94
[4]   教育、社会公正与知识 [J].
罗伯特·W·康奈尔 ;
李复新 ;
马小梅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7, (02) :62-71
[5]  
教师的挑战[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日) 佐藤学, 2012
[6]  
论可能生活[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赵汀阳, 2009
[7]  
为承认而斗争[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德)阿克塞尔·霍耐特(AxelHonneth)著, 2005
[8]  
墨子译注[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战国)墨翟著], 2003
[9]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M]. 湖南教育出版社 , 吴式颖, 2002
[10]  
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苏)瓦·亚·苏霍姆林斯基(В.А.Сухомлинский)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