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和“听觉”孰为重——听觉文化研究的话语建构

被引:51
作者
王敦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听觉; 声音; 声音景观; 听觉文化研究; 视觉文化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112 [文化专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5 ; 0503 ;
摘要
文化理论、文化研究中的"听觉"或"声音"议题,尽管在文艺理论、传媒学、艺术史等的互动之下逐渐受到关注,但能够用来展开有效讨论的话语框架仍然匮乏。当务之急是进行基本的话语建构。对声音和听觉这两个关键词语的辨析、取舍,就是话语建构的关键课题。对声音、听觉研判所得出的结论是:听觉性议题比声音性议题更有讨论的价值,声音问题包含在听觉问题之内。理由有二:一、从语词分析上看,在词语、概念和话语层面来辨析有关声音与有关听觉的表述,可以看出后者更为不可或缺;二、从术语解剖上看,通过集中解剖具有代表性的关键词"声音景观"所负载的语境历史以及内在张力,可以看出听觉文化研究话语建构的方向在听觉而不是在声音。从范式类比角度,以视觉文化研究话语框架为鉴,在听觉文化研究中分清"听觉"与"声音",就如同在视觉文化研究中分清"视觉"与"图像"。
引用
收藏
页码:151 / 1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Sound studies: New technologies and music [J].
Pinch, T ;
Bijsterveld, K .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 2004, 34 (05) :635-648
[2]   可见性与现代性——视觉文化研究批判 [J].
唐宏峰 .
文艺研究, 2013, (10) :77-87
[3]   声音的政治——从阿达利到中国好声音 [J].
周志强 .
中国图书评论, 2012, (12) :32-35
[4]   听觉文化研究:为文化研究添加“音轨” [J].
王敦 .
学术研究, 2012, (02) :154-158
[5]   流动在文化空间里的听觉:历史性和社会性 [J].
王敦 .
文艺研究, 2011, (05) :14-21
[6]   声音的风景:国外文化研究的新视野 [J].
王敦 .
文艺争鸣, 2011, (01) :77-81
[7]   观看的文化分析 [J].
曾军 .
文学评论, 2008, (04) :93-97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人民出版社.2002,
[9]  
广西蝗虫.[M].蒋国芳;郑哲民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