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模式论:《论语》的核心传播模式与儒家传播思维

被引:27
作者
邵培仁
姚锦云
机构
[1] 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
关键词
《论语》; 儒家思想; 传播模式; 传播思维; 价值传播; 道德传播; 人际传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222 [儒家];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050302 ;
摘要
儒家思想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德性知识的建构,二是德性知识的传播,两者是融为一体的。其目的是建构一种价值,并通过传播为社会所共享,从而形成一种共同的文化,实现文化的重建与社会的整合。《论语》文本蕴含了四种传播模式:价值传播的"内化"模式(以仁释礼,情在理中)、道德传播的"情感"模式(众星共辰,风行草偃)、人际传播的"外推"模式(忠恕为仁,推己及人)、知识传播的"情境"模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深层结构是儒家一以贯之的传播思维,包括传受兼顾的主体意识、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和情理交融的实用理性。《论语》和儒家传播思想的现代价值是区分信息传递与价值传递的不同模式和思维,为传播的"社会遗产传衍"功能的实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75
页数:2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传播辩证论:先秦辩证传播思想及其现代理论转化 [J].
邵培仁 ;
姚锦云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36 (02) :96-111
[2]   寻根主义:华人本土传播理论的建构 [J].
邵培仁 ;
姚锦云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34 (04) :28-41
[3]  
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M].钱穆; 著.九州出版社.2011,
[4]  
文化与社会.[M].(英) 威廉斯; 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5]  
情感与理性.[M].蒙培元;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  
传播理论的亚洲视维.[M].赵晶晶; 编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7]  
论语今读.[M].李泽厚;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8]  
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M].孔令宏; 著.中华书局.2006,
[9]  
作为文化的传播.[M].(美)詹姆斯·W.凯瑞(JamesW.Carey)著;丁未译;.华夏出版社.2005,
[10]  
传播的观念.[M].陈卫星著;.人民出版社.2004,